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2015-03-12 10:22
----..---.-...-/--...-.-......./-...-....-..--../-............-.- ----..---.-...-/--...-.-......./-...-....-..--../-............-.- ----..---.-...-/--...-.-......./-...-....-..--../-............-.- ----..---.-...-/--...-.-......./-...-....-..--../-............-.-
2015-03-12 10:22 孙斌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许多原有的产业、体系等都迎来了互联网思维化的转变浪潮。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波浪潮中涌现出的成功结合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成功的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大众理财的意识也渐渐的觉醒。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侵权、违规和诈骗等现象,也越发的增多。它们利用大众理财意识刚刚觉醒、对于金融知识了解有限、防范意识薄弱等客观条件,屡屡得手,大肆侵害着大众的利益。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根据在线金融平台融360的调研结果显示,有71.5%的受调研网友收到过各种诈骗短信,49%网友表示曾遭遇理财产品虚假宣传,64%网友在办理房贷过程中曾遭遇“忽悠”。面对这样的问题,3月11日,在线金融平台融360在北京举行了针对金融防骗的媒体沟通会,会上,融360的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首席专家徐瑾对于金融防骗做出了详尽的解释,提出金融防“霾”的理念,并发布了名为《金融防骗手册》的金融骗术案例库。

泛滥的金融骗术与金融消费者薄弱的自我保护意识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首席专家徐瑾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支付的在线化,金融消费领域的骗术呈现出四个演变趋势:

1, 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以往不法分子主要通过短信、电话实施诈骗,如今金融诈骗的渠道开始“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

2, 被诈骗人群年轻化,被骗人群扩大。原来的被骗人群集中在年龄大的中老年人,现在,习惯上网的年轻人群也成了被骗对象。

3, 呈现“技术化、移动化”趋势。例如伪装银行网站、400客服电话等,二维码、各种APP、快捷支付、“免费WIFI”等新技术也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让人们防不胜防。

4, 诈骗流程更短、更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用户体验极便捷的同时,同时让被骗人群思考的时间变少了,导致不法分子批量行骗的“效率”更高了。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一面是金融消费诈骗的花样翻新,一面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还很淡薄。在遭遇到各种金融欺诈之后,多达52.7%的用户则选择“自认倒霉”。只有47%的网友想到维权,包括想找企业官方求证或投诉的占27%,想爆料到媒体或社交平台的占12%,想要投诉到监管机构的占8%;而其中真正能够将维权付诸行动仅仅只有7%。另外在融360的调查中发现,六成用户自认为“金融防骗水平差,容易被骗”。

如此之高的用户比例没有任何维权行动,融360首席专家徐瑾分析认为,这和维权意识极其薄弱,维权知识和手段缺乏有关,同时也和现有维权途径流程繁琐有关,用户一般怕麻烦而放弃。她认为,避免损失从“防骗”开始。

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防骗从提高消费者自身开始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面对目前金融消费者防骗意识薄弱等问题,在线金融平台融360凭借自身的资源与实力,推出了一部名为《金融防骗手册》的公益性防骗教育“宝典”。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表示,金融防骗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从消费者自身的防骗意识进行教育,使消费者对金融骗术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是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按照该理念,融360制作了这款可以让消费者轻松理解,尽快了解金融骗术的案例库。进一步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消费者落入金融骗术陷阱的几率,更好的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金融防骗手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贷款、信用卡、P2P平台、ATM机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立体的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金融骗术,并明确指出应对的方式,例如在面对目前频繁发生的P2P平台诈骗案,《手册》给出了10条防骗妙招:

1. 查看平台的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文件是否齐全并在网站上公开展示。

2. 在各大网贷论坛查询平台的相关报道和曝光信息,看平台口碑如何,是否有过被投资者举报的记录。

3. 平台收益率在8%-15%之间相对安全,超过20%以上风险过大,不建议购买,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属于高利贷,要杜绝购买。

4. 平台频繁出现秒标、天标等超短期借款标的,大多为骗子平台。

5. 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该平台的信息,看有没有用户投诉或者媒体的曝光等信息。

6. 看平台的安全认证全不全。

7. 在涉及到充值或者绑定银行卡的时候,用随意编造的身份证或者从网上随便搜一个身份证来验证,如果能够通过,则必然是骗子平台,很多骗子平台都不会用真正的身份证识别系统。

8. 给平台上公布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过去,说:你就在公司附近,想过去拜访考察一下,如果对方推三阻四,或者找理由说不方便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9. 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是否真有该公司存在,很多骗子平台都是空壳公司、虚假公司。

10. 作为辅助验证手段,可以加入该平台或者第三方平台的投资者交流群,从平台所在地的投资者那里获得该平台的一些信息。

助力金融防“霾” 携手消费者营造金融业的“APEC蓝”

助力金融防“霾” 融360首发《金融防骗手册》

融360此次推出的《金融防骗手册》作为一个长期持续更新、公益性的项目,日后还会推出包括app、漫画口袋书等多种形式的产出物。力求最大限度的帮助消费者躲避金融“雾霾”,营造属于中国金融业的“APEC蓝”。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