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赛迪经略首次提出“智慧企业2020”

赛迪经略首次提出“智慧企业2020”

2015-04-03 10:39
----..---.-...-/--...-.-......./-...-....-..--../-............-.- ----..---.-...-/--...-.-......./-...-....-..--../-............-.- ----..---.-...-/--...-.-......./-...-....-..--../-............-.- ----..---.-...-/--...-.-......./-...-....-..--../-............-.-
2015-04-03 10:39 CNET科技资讯网

近来,从欧美发达国家提出“工业4.0”、“再工业化”战略,到中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企业借助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重整工业产业链,打造新的高端制造业即将进入黄金时期。“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面临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挑战。对此,赛迪经略首次提出“智慧企业2020“:一个愿景、五大支撑体系、五个建设策略。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题。在“两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明显提高。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企业信息化投资为565.88亿元,年增长率为8.26%。其中硬件210.73亿元,占总投资37.24%;软件165.07亿元,占总投资29.17%;IT服务190.08亿元,占总投资33.59%。

2010-2014年央企信息化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5,04

  同时,2014年中央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单项技术应用系统的投入中,ERP系统以47.9亿元的投资额位居首位,占应用系统总投资额的29%,其次为BI系统、电子商务系统。

  赛迪经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中级阶段,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管理理念等因素而差别显著,成长型企业与传统型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凸显出明显差异。

  “十二五”时期,以央企为代表的集团企业继续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 积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在此进程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

  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两化融合”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其在推动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催生培育新的服务业。以智能汽车为例,催生的新的服务业包括定位、后期信息服务等;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软件、智能终端、智能设备、智能化方案提供商均可掘金。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支撑,开展信息化企业建设。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已经从“企业信息化”过渡到“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企业建设通过泛在网络和应用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以生产运行智能化、资产管理智能化和企业管理智能化为切入点,降本增效,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信息化愿景认知不足,总揽全局能力相对薄弱。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企业单兵作战、各自实施演变为集团企业统一部署,全面建设。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核心业务关联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也在增加,许多企业因缺乏成熟方法论而走入困境。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许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赛迪经略认为新常态下企业呈现出三大创新发展趋势:

  新路径:走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道路。内涵式发展主要是坚持科技进步,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培育新的业态,生产方式向循环经济生态型环保型发展。外延式扩张即跨区域跨行业实行多元化发展,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工业化跨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跨越。

  新举措:加快改革创新,优化布局结构,全面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驱动和精益化管理为支撑,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发展方面,企业要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调结构、优布局”。布局调整上,不仅要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主业,也要紧跟国内外行业走势,结合国家、地方等战略,调整空间布局。

新目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企业做优做大做强。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跟踪研究国际产业前沿,找准技术攻关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加快从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以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加工协同和组织变革。

  面对国内外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洗礼,及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赛迪经略认为以应用四链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安全融合和创新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向“智慧”进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关键举措。

  智慧企业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企业的更高阶段。赛迪经略首次提出“智慧企业2020”愿景:

  通过四链融合实现企业与商业环境的良性互动。运用智慧金融信息平台提升产融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协同转型升级;智慧生态平台落实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智慧营运平台凸显网络全球化下的智能制造。

  智慧企业建设正逢经济、政策、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的大好形势。

  国内经济“新常态”创造智慧企业建设的全新环境。“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平均增长率预期在7%左右,中国经济进入大转型时期。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需求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国内企业实施智慧企业建设创造了市场环境和机遇。

  “中国制造2025”激发智慧企业建设的强大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智慧企业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环境治理攻坚战凝聚智慧企业建设的天时人和。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企业在智慧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走维护生态的发展道路。

  新一轮工业革命孕育智慧企业建设的跃进契机。在工业4.0时代,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

  赛迪经略强调,企业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借中央即将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着力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进程。“十三五”期间,智慧企业五大支撑体系:

  一、应用: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应用体系,支撑商业平台化发展。企业将着力构建平台化的系统应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与企业制造价值链”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通过构建智慧金融、智慧供应链、智慧生态、智慧营运四大平台,能够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感知企业生产、安全、供应、财务、金融等信息和数据。通过云化的基础架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指导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基于云化的智慧企业信息平台应用架构图

  二、技术:以“云物大移”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弹性架构。云大物移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中,实现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大量数据”到“大数据”飞跃;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开发迁移在公有云,加强不同业务需求的动态资源调度;以智能互联设备和机器为基础的产业物联网能够帮助企业拓展新的数字化服务和商业模式;通过移动办公和掌上运维等传统业务运营支撑类移动应用,实现涉及到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过程的内部管理移动应用,利用互联网金融、O2O、P2P等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促进企业发展。

三、信息资源:以统一信息资源标准,促进数据融合。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实施集团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设计,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同一性;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重要数据信息资源,确保重要信息在跨板块、跨公司、跨业务系统中的一致性、重复应用和相互共享。

  四、安全:设计主动防御体系,实现生态圈安全融合。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应对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个体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五、IT治理:转变任务驱动模式,融合创造信息化价值。企业需要加强IT治理体系建设,让其参与到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创新中, IT组织将实现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的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从管理提升到管理提升与业务创新融合发展,促使企业价值收益最大化。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切实解决智慧企业建设实践面临的问题,赛迪经略提出五个建设策略:

  (1)明确智慧企业战略规划,指引智慧企业顶层设计。在企业内部,强化CIO制度,针对信息化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系统框架结构、应遵循的标准,以及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流程、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使智慧企业建设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也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2)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从核心业务入手,务实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工作。有效控制成本和获取投资回报,从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着手,充分调动和发挥最终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信息化,实实在在为用户服务,增进用户体验,保证智慧企业建设工作的实效。

  (3)不断完善智慧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智慧企业持续发展。从信息集成、一体化业务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为企业的数据集成、业务协同、共享服务打好基础,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基础数据,充分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企业“智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关键项目建设,保障智慧企业建设工作长期顺利推进。在智慧企业项目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重点把握智慧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关键项目的建设以及项目管理,保证做一个成一个,实现智慧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规模效应。

  (5)加强IT管控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开展IT治理,提升企业在智慧企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IT管控体系的建设,确保智慧企业应用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落地。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