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介于"三网融合"的现状,智能设备走向了三个终端,手机终端、PC终端(可能是办公室应用)以及家电终端,在家电终端的草莽时代,电视如今也智能化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会局限于选择独立的设备,而是一款"包罗万象"的产品。如今的智能电视就兼具计算机和电视功能,你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或者是语音控制电视,它们是一个通讯枢纽,是娱乐平台,也是共享互联网和连接家庭的地方。

然而,家家都有电视,把用的好好的电视重新换个智能电视,似乎有点勉强,况且目前智能电视发展尚不成熟,用户体验不佳,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知度也不高,智能电视在当下看来,还不是我们换电视的理由。

智能电视:你需要知道什么

据百度百科: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顾客在欣赏普通电视内容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的新电视产品。

过去我们选电视,看的是这些要素:尺寸、屏幕、价格、品牌......

现在我们选电视,除了尺寸、屏幕、价格等要素之外,还要看:是否能上网,能否像智能手机一样装应用,是不是能与手机等其他设备互动,是不是能语音识别等。

智能电视的到来,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当PC早就智能化,手机和平板也在大面积智能化的情况下,TV自然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了。

据中国电子商会针对智能电视的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需求总量达38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需求量为400万台,占总需求的15%;而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200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需求量达800万台,占需求总量的20%。

据零点公司发布的中国智能电视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彩电厂商为智能电视各种功能摇旗呐喊数年有余,但目前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尚未形成普遍认知。

种种迹象表明,智能电视在目前并不是大家的一个需求。

  当下来看,要称得上是"智能电视",必须具备:

·能上网

·能像智能手机一样装应用

·可以与手机等其他设备互动

·语音识别,功能强大的还可以体感识别

·硬件配置不低于PC主机配置

智能电视:参数配置各有千秋

传统厂商:三星,松下,LG和索尼,康佳......

互联网基因:小米,TCL和爱奇艺......

产品对比

电视还不想换 盒子可过渡

传统厂商做智能电视,只宣传硬件特色,而忘了告诉用户该电视如何智能,尽管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做智能电视,但毕竟电视与视频网站还有一定的区别,因此,目前的智能电视不太成熟,无法满足用户体验。

短时间内,众厂商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完善用户体验,此时推出电视盒子作为过渡是最好的办法。

另一方面,对于暂时不想更换电视的用户来说,盒子无疑也是体验互联网电视的一个缓冲。

根据百度百科,所谓"盒子",也就是"互联网电视盒",是一种连接电视机与互联网的机顶盒产品。电视相当于电脑显示屏,"盒子"则类似电脑主机。装上"盒子"之后,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玩游戏、网购、收看网络影视节目等,传统电视成了"智能电视"。

目前市面上的盒子有apple tv、google电视棒、小米盒子、快播盒子、乐视盒子等。

智能电视:果子还没熟

纵观全局,目前智能电视尚不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用户体验不佳,很多用户把智能电视当作传统电视来使用,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知度不高;其次,几乎每个家庭都已经配置电视,并不会只是因为产品智能化了就去换电视;再者,另有一小部分群众还处于几个家庭公用一台电视的现状,也许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换台智能电视。

另一方面,真正的智能电视应该是对于传统电视体验上的彻底颠覆,并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演进,而是一种创新。

如果有这样一台电视 我们愿意换

·低价策略:在众厂商拼比谁的电视硬件多强、配置多好的时候,性价比是首屈一指,性价比高无疑是一大卖点。

·最好没有遥控器:从有形到无形,电视没有遥控器,而是通过语音、体感控制。

·自己设计:在未来,智能电视发展到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时,用户可自己设计其样式,或根据家具配置和家居风格设计自家独一无二的智能电视。

·人机交互:人通过脑力波操控电视,电视机传达人的思维。

·融入生活:线上就诊、线上瑜伽、线上下棋等。

·测试室内空气指数,净化空气。

主笔

本期编辑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