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高端访谈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谢恩伟谈微软Azure在中国

云计算和大数据一直是企业关注度非常高的领域。微软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它有哪些云端的未来战略呢?微软在中国的落地究竟意味着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CNET记者对此专门采访了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看他如何解读微软的云计算战略…

嘉宾介绍

  • 谢恩伟

    谢恩伟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先生现任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他全面负责建立与执行大中华区的市场战略与公司的整体业务运营管理,同时他还肩负着微软大中华区云计算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重任。
    谢恩伟先生1994年在美国加入微软公司,2005年回国发展。在出任市场战略部总经理之前,谢恩伟先生曾担任微软大中华区开发工具及平台事业部(DPE)总经理以及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及开发工具事业部(STB China)总经理等职务,并帮助微软公司在上海组建了一支世界一流的软件开发团队……详细 »

采访问答

1、CNET记者:微软之前一直在推行云+端的战略,在端这一块,我们看的特别清楚,Windows8、WindowsPhone,包括微软自己的解决方案,一系列都非常地清楚。但是在云这块,外界目前看的不是特别清楚,请您介绍一下,微软在云这一块有哪些布局?

谢恩伟:实际上,微软在云服务这一块,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几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微软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在整个针对消费者的一系列的云服务,这里面也有比较实用的Hotmail,现在也有很多的Bing的搜索、SkyDrive的存储、Xbox在线的一些应用,实际上都是针对消费者在线的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这几年又延伸到商业领域当中,包括Office365、Azure的平台。微软在云的运维方面做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是覆盖消费者的应用服务、以及商业用户的服务。

去年九月份我们又做了一场很大的活动,针对Windows Server2012的发布。那个时候我们推出一个概念,叫做云的操作系统,它的核心点就是要支撑起这一系列的服务,也就是刚才所说微软自己的服务以及第三方的在线服务,它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云的操作系统。在云的操作系统框架里面,实际上包含了几个微软非常重要的拳头产品,其中有Windows Server 2012,有System centen2012,以及SQLServer2012,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Windows Azure平台,组建起比较完整的云的操作系统,帮助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合作伙伴,在不同的云的操作环境当中,搭建起非常优秀的架构。

比方说我们在九月份的时候,有几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有中石油的成功案例,是在Windows Server2012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私有云的架构,帮助企业内部的资源的调整,获得一些运用的管理和拓展。另外一个案例是中国电信,天翼做了一个测试,把天翼的服务,其中包括存储的服务,门户网站的服务、灾备的服务,建立在Windows Server基础之上的。还有微软自己的案例,Bing的搜索。Bing的搜索是完全建立在Windows Server基础之上。

从这些案例当中可以看到Windows Server加上System centen的SQL是变成一个非常核心的一套体系来支撑整个私有云的搭建,所有托管厂商的架构的需求。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又有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特别是针对公有云的需求,在这个领域当中,Windows Azure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广大的第三方的应用拓展者或者服务的提供商,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能够在Windows Azure平台上,为广大的受众提供在线的服务。我想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讲,微软在很多云服务当中已经是经历了很长时间。微软去年九月份发布了比较完整的云操作系统的体系,一方面内部已经在使用,另外一方面在支持第三方,在不同的云操作架构上,有更多的拓展。

还有另外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数据中心的环境、运维环境的认知。要运转这么多服务,或者提供非常强劲的平台,还是需要我们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有非常深的认知。微软在这个方面,真正发挥了实践者的作用。对于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我们的认识很清晰。微软在云计算的领域当中,投入自己的实践,把这个再跟客户端配合,把最新的用户体验,最新的在线服务更好的提供给大家,通过云的方式和操作系统,能够让这些新的应用发挥更大的潜力。

2、CNET记者:刚才您听了您的介绍,让我们对微软在云方面全面的战略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云的知名度方面,或者是在云计算的领域里面,我们要提起几个厂商,首先想到的是Google、亚马逊。微软排的比较靠后,您作为微软中国云计算的首席发言人,您怎么看微软在云方面的知名度?

谢恩伟:在全球怎样真正把微软的声音更好的分享给广大的受众对微软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最近一段时间,也有更多的微软在云计算方面的声音,在全球的云当中有所拓展,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再通过我们的公关、市场更好的跟广大的受众交流,这是在全球的范围当中。

在中国,我还是觉得,刚才讲了两个对我们来说也是竞争对手,谷歌和亚马逊,实际上这两个都还没有进入中国。Azure去年11月份在上海正式宣布在中国落地,合作的世纪互联是第一家全球的云服务的提供商。落地的一个环境是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尊重本地的对于客户数据监控管理的一系列政策的法律法规。微软这方面也是作为一个领头羊。各位网友也会看到越来越多在中国的这些声音。现在已经有一些,我们当然是在中国大陆首发云的正式落地。

第二方面也是很重要的,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特别是针对初创企业,就是云加速器。云的加速器项目已经做了一年多了,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期,怎样更好的帮助初创企业在Azure的平台上,有更好的拓展,有更快的走向市场的能力,更好的降低它的运维成本,提高它的全球拓展的速度。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在做更广泛的推进和交流,希望把它带进这样的市场当中去。在下面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你会听到更多微软在云方面的,比较重要的发布,在市场上我们也会做比较大的动作。最关键的还是要把非常实际的案例部署、客户的应用场景,带到市场上来,让大家分享,这样的生态系统能够真正看到像Azure这样的平台,给大家带来的比较实际的效应。

3、CNET记者:刚才您谈了微软跟其他厂商相比,可能是先走一步,但是我觉得有非常大的示范意义,对用户来说,都会增加他们对微软品牌的好感。我们再看中国,很多厂商都特别关注市场,各家的做法又不太一样,微软在落地之前,大部分厂商都是采用跟某些地域的政府、园区合作的方式,落地之后,微软会怎么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全面的展开?

谢恩伟:我想几个方面,一方面当然现在是Azure。Azure我们是跟世纪互联有非常紧密的合作,世纪互联是作为微软的运维的合作伙伴,对微软非常重要。世纪互联在整个网络管理,在数据中心的运维,在服务器管理方面,都是有比较深的资历。在在线服务的管理上,他还是有很多的提高,这个方面实际上微软也在跟世纪互联做积极的配合,帮助他们在这些方面做更深的一些技术能力的提升,或者针对客户的服务的提升。

除了这个之外,互联网的速度对于云服务在全国展开会提供很便捷的渠道,不像以前你如果要做许可的话,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地域有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我想云时代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也是必须更快的扩展,从应用的开发,从渠道的延伸,我想这样的速度会有更新的推展。

在Azure方面,从一开始会有更多的用户,我们叫CSV (Cloud Service Vendor)。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是很有趣,在这个行业做过应用软件开发,或者做过服务软件开发的,我们以前叫ISV。不过现在有了Azure之后,我反而更觉得,我们现在应用合作伙伴这个生态链越来越扩大。不局限在ISV。当然这些ISV也在朝Azure方面迁移,他们都在把已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比方说ERP、CRM的功能切入到Azure的平台之上。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看到很多新类型的在线服务的提供商。初创企业是一波,会有很多更新的,特别是Web的开发者,或者游戏的开发者,对这个平台也是非常的感兴趣。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传统企业,比方说像一些航空公司或者银行,他们也在开拓一些新的在线的服务,像网银、在线的订购、B2C的应用的拓展。这一个群体以前是没有看到,在整个运维过程当中,通过桌面的平台,像Windows8、或者是WindowsPhone8,再加上Azure,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类型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以及在全国渗透率也是非常地庞大。

4、CNET记者:在中国的云计算方面,之前可能有相关的,一些特殊的规定,外商可能没法涉及,但是微软通过跟世纪互联的合作,很好的给业界带来一份新的东西。它可能是增加了新的操作模式,或者是运营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在引入Azure、Office365的服务中,有没有可以分享的小故事?

谢恩伟:做了很多,我在中国谈Azure有两三年时间。微软还是比较有耐心,还是抱着一种态度,需要对于本地的一些政策、条款,是非常的尊重,保证国内客户的一些需求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响应。在这个方面是比较有耐心,整个落地的过程花两三年时间去筹备,时间很长。

另外一方面,有很多网友也会问,为什么是世纪互联?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调研和不同的合作伙伴的洽谈,最后还是要看看能力,我要把Azure带进来的话,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历,世纪互联的确也代表了他的能力,除了他有合规的执照,做在线服务的一系列的牌照之外,在运维方面的技术能力特别是网络管理所谈到的数据中心的管理,服务器的管理,都是有很强劲的背景。

我跟他们的CEO在两三年前就聊过好几次,谈的过程当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的,中国这个环境,网络的架构实际上很复杂,网络架构在不同省份的复杂力度不同,主要是体现了对这个行业当中的非常深的认知。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他有这样的能力之外,另外,我们也是比较关注像Azure、Office365的投入,不是一个短期效应,还是需要找到跟微软有同样的长远的想法和愿景的合作伙伴。我们想的比较远一些,有一些想的比较短线,这对拓展或对我们的品牌是有很大的挑战,这个过程当中,世纪互联也是从长远着手,来看怎么去拓展业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一些风险。

有时候也会问,数据中心到底建在哪,有的时候外资企业进来的时候,我们跟某个园区、某个省份做一些合作,这些方面我们也是比较着重的在考虑,微软实际上在云方面,不光是一个概念的宣讲者,自己也是一个实践者。我们在这个地方运转了很长时间。

对数据中心来说,有很多非常具体、复杂的选择条件。比方说,你的气候的环境;网络连接是本地的网络接口,还是全球的网络接口;整个城市对供电量的支撑、人员的匹配等。有一些政府会更积极一些,当然也会做一定程度的参考。我们11月份在上海做的发布其实也包含了上海政府,上海政府表了一个姿态,承诺不光会在整个经营方面大力支持,像世纪互联跟微软在上海建有一个数据中心,除此之外,他也非常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在整个政府方面把Office365和Azure用起来。能够在上海这样的平台上把示范的项目做起来,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上海来说,运维成本的降低,生态环境的拓展,对其是非常有利的,我想这样共鸣的状态,对双方也是非常的重要。

我想这几年走下来,并非一帆风顺,坎坷也经历了很多,不过我们还是很慎重,这不是未经考虑做出来的一些决策,而是通过很多微软人以及世纪互联,地方政府的合作,才推动起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要提一下,正如您刚才所说,有很多外企进来跟园区合作的案例,比如IBM在无锡也做过一些工作。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确要去反省一下,这些案例到底有多少在成功地运转?给本地的经济效益达到什么高度?真正成功的案例我觉得倒没有太多,其中一个核心点,对我来说非常缺乏的地方是,在很多的合作项目当中,大家更多的在看硬件,我是不是建立了厂房,建立了数据中心?我到底有多少机架,有多少服务器在运转?从而忽略了软件的问题:在这些系统里面,我到底在跑什么?我的使用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这套系统?到底帮助这些人产生了什么商业价值?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没有被非常深入地研究过。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很看好我们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它的定位并不是说要建多大的数据中心,当然随着使用率增长,长远的说,数据中心的量会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级别。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应用的侧重点放在首位。Azure之所以能成功,是有广大的合作伙伴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之上,建立更加有效的一些实际的在线应用,不仅是在线游戏、视频、教育方面的一些应用、B2C、B2B等等,因此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评估就是使用率。我们进来之后,在生态环境当中,能够引发多少新的创意和新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在整个准备Azure发布的过程当中,你可以看到我们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在做开发者群体的复制和培养,刚刚所说到的云加速计划,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方面。除了云加速计划,实际上在大学里面我们有dreamsbak,dream bak里面就包含着Azure,可以让很多大学生能够直接上全球的Azure系统去操练他,Buss Bak是我们针对成立三年以内、收益不超过一百万美元的比较年轻的企业,提供的免费的软件资源,。这些活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以确保使用量能够提高到一个程度,能够真正把这个东西用起来。

我非常不希望看到,在国内有几个数据中心,我的使用率只有10%、20%,我们希望的是70%、80%,能够在短期把这个量拉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够再更多地去拓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