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产业观察室六一特辑:
关爱儿童 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爱

第七期

导语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了!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孩子是我们最该关注的群体之一,孩子是最需要爱的精灵。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CNET就儿童关爱相关话题采访了有关人士和机构组织,针对当下父母对孩子关爱的误区、社会儿童关爱行动的思考、以及对流动儿童、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希望父母给孩子的爱更加理性和到位,希望社会给儿童营造更好更适宜的成长环境,希望更多的人和组织加入儿童关爱行动的队伍,希望所有孩子的成长都永远有爱相随。做公益、做慈善其实并不难,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爱,祝他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栏目主编:孙莹

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现在的孩子缺少独立的品行、缺乏爱的能力

每当儿童节到来时,父母们就开始苦恼,吃喝玩乐...孩子样样不缺,再昂贵的玩具,他们也难展开笑脸。孩子们缺什么?CBSi(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想要告诉家长们:儿童节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爱,现在的孩子缺少独立品行、缺乏爱的能力。

表面看来,现今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爱护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是恰恰在这种爱当中,父母们陷入了误区,他们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很少遵从孩子自己的意志,父母把孩子当成什么呢?

首先,父母把孩子当成“肉”来培养。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嘛,这时候父母给孩子注入灵魂的东西少,给予他们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关爱太少。

其次,父母把孩子当成实现理想的工具。很多时候,父母那一代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寄希望于孩子们来实现,他们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意志和意愿,只遵从于自己的想法。

另外,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养老保险。我认为社会的进步应该是接力性的而不是反哺性的,如果父母养育孩子就是为了“养儿防老”,还指望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什么给养呢?

还有,父母把孩子当成未来的保姆。对孩子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最后,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伴,这一点跟父母把孩子当成养老保险、未来保姆的性质一样,都有太多的功利性。其实孩子生在这个世界,他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父母,也没有权利决定他的一切。

现在的孩子缺少9种独立品行:缺少理想、梦想;缺少对人、对事的宽广胸怀、缺少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缺乏面对世界的广阔知识面、缺乏冒险精神、缺少工作、学习的创造力和激情、缺乏外交能力、缺乏自信、缺少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

造成这种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干预扼杀了孩子人的本性的释放。为什么很多成年人觉得童年虽然缺少物质但是反而感到幸福呢?因为那时候的父母或许是因为太忙,反而不是事无巨细啊都对孩子进行干涉,处处让孩子做主,这样反而给孩子独立精神。详细>>

北京协作者:团结协作 助人自助

让受助者变助人者 公平视角看待每个儿童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协作者)成立于2003年那个SARS肆虐的春天,是一家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兼具服务性与支持性,关注流动儿童、农民工、社区居民、孤寡老人等弱势人群。北京协作者的社会工作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使受助对象逐步由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

在北京协作者微博和博客的简介上,写着是这样一段话:“我们是一群社会工作者,都有着来自基层生活的切身体验,深知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深知故土乡亲养育的艰辛与我辈反哺的义务。我们愿意以我们毕生的努力将我们的理想付诸实践,做好人,做好事——无论已经付出的过去,还是艰难的未来。”

2003年春天,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社会工作时,一群青年人签下“生死状”,开始了农民工抗击SARS紧急救援服务,由此,国内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北京协作者诞生,她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最核心的城市化问题为介入点,希望通过专业服务,使农民工在参与中,逐步由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进而在实践中创新服务经验,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

流动书桌助学助康计划——北京协作者助学助康计划通过个案服务,调查访谈,流动爱心图书室,外出游览参观、健康体检、健康知识培训等方式,服务流动儿童身心健康、人格发展。至今,北京协作者流动书桌助学计划,约有60位爱心人士参与资助,已经有84名像第一位贫困学子一样的农民工的孩子,通过协作者的资助平台得到了助学资金,顺利进入校园,继续着她们的求学梦想;流动书桌助康计划已为16292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健康普查。

北京协作者儿童社会工作——北京协作者儿童社会工作以“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平等、健康、快乐的在社区中生活“为服务意愿,通过社区儿童之家、理财教育、社区教育探访快车、流动儿童助学助康计划、志愿者培育、参与社区能力建设等项目,促进城乡儿童互融,提升儿童参与能力,呼吁社会关注儿童人格发展。2012年北京协作者成立社区的爱心天使志愿服务队伍,让儿童成为社区的主人,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培育儿童志愿者,除了更好的自我服务以外,他们还参与了社区孤寡老人的照顾,陪孤寡老人聊天,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做家务等等。

北京协作者的刘文静是一名基线社会工作者,她认为当下社会对儿童的关爱不足之处有三,一是注重形式大于内涵;二是注重物质奖励大于精神鼓励;三是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对于儿童的影响。儿童公益服务应专业化,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给予儿童表达、展示和参与的平台。

刘文静坦言,儿童关爱行动最大的困难在于,外界资金的支持以及人力资源的供应,而要真正做好儿童关爱公益活动,应具备专业的服务、机构、人员;充足的社会政策、资金支持等条件。

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公益组织加入儿童关爱行动的队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流动儿童,用“公平”的视角去看待每一名儿童,还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转变从事公益的观念,不是有钱、有权、有势才有“资本”从事公益。详细>>

阳光鹿童疗育中心

给脑瘫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天通苑向北3公里,名流花园小区,有一家名叫阳光鹿童的脑瘫儿童疗育中心,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阳光鹿童的创办人贾莉,曾任某跨国公司高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毅然抛弃了诱人的职位,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北京阳光鹿童脑瘫儿童疗育中心是国内首家专门针对脑瘫儿童设立的集康复训练、学习教育、智力开发和性格培养于一体的新型脑瘫康复及特殊儿童教育机构。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化、 系统化、定制化的疗育方法,阳光鹿童为脑瘫儿童营造了一个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阳光鹿童这个名字,很动听,那么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呢?阳光鹿童是一家怎样的机构?是医院还是幼儿园?

阳光鹿童疗育中心准确的说它是一家企业,类似慈善机构的模式,又不完全是慈善机构,它有独立的造血能力,贾莉希望阳光鹿童能独立成长,未来它会朝哪些方向发展呢?

是什么让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毅然辞去让人羡慕的工作,而投入这样一个与之前毫不相关的事业?原因却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儿……

李光玉是阳光鹿童的主任医师,30年来,他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多,让一个又一个脑瘫儿童站起来,走起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云南脑瘫女孩儿萌萌(化名),从9个月大开始,家人就四处求医,在家长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阳光鹿童,在李光玉大夫的精心救治下,一个星期时间,她可以爬了。

据悉,目前中国的特殊儿童大约有1000万人,而适龄的入学儿童占很大一部分,但是他们很多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玩耍、接受教育。他们需要更多关爱,很多时候,一个孩子牵涉到两个甚至更多个家庭。

阳光鹿童创办人贾莉想对脑瘫儿童家长说: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家长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对我们的孩子,永远不抛弃不放弃。 详细>>

孩子!天使妈妈给你爱

多年前朋友不经意的介绍,让我打开了天使妈妈志愿者团队的网站。

天使妈妈是一个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和大部分捐款者均为富有爱心、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各方面特长的妈妈。这个团体包括上百名海内外的核心志愿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郑州等地)。

天使妈妈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宣传和筹款,并同国内外各种医疗机构、媒体、基金会、志愿者等广泛合作,为孩子们募集医疗资金、安排手术和康复援助。帮助生活在机构中的弃婴和孤儿改善生存发展状况,帮助身处困境的儿童改善后续生计。

目前为止,天使妈妈共计救助了近两千名各类困境儿童,为他们筹措并支付医疗资金一千多万元。多家新闻媒体曾对爱心妈妈们的救助行动做过追踪报道。2008年和2012年,曾先后两度获得了中国慈善公益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

笔者在前往天使之家寄养点采访的时候看到,这里最小的孩子只有一个月,最大的孩子也不过2、3岁,孩子们的病大多集中为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唇裂、肛门闭锁。很多孩子到了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话,但是能够清晰地叫妈妈,他们渴望有人抱抱他们、有人和他们说话。

孩子们眼中的妈妈,就是照顾他们的天使阿姨。很多阿姨年纪非常小,这些阿姨拥有着真正博爱的心,他们真的就好像孩子的妈妈。

除了感谢这些照顾孩子们的天使妈妈,还要感谢为这个志愿者团队工作的创始人、志愿者以及所有奉献爱心的社会人士,“天使妈妈志愿者团队”的网址为:http://www.angelmom.org/。愿更多孩子早日拥有妈妈们的爱,也希望世上少些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