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行者 1月5日 北京消息(文/于艺婉): 就在CES2018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和2018世界移动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5G的信号在全球范围也来了一次集体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元旦后在北京组织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评审会,对IMT-2020(5G)推进组制定的5G技术试验第三阶段首批规范进行了评审,包括《5G核心网设备技术要求》、《5G低频基站设备功能技术要求》、《5G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等八项规范。
由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任评审专家组组长,来自“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的总师和副总师、通信科技委、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权威专家,基础电信企业、国内外设备和芯片制造企业等产业链代表共19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认为,5G上述规范技术路线选择合理,规范内容较完整,可有效地指导第三阶段试验。
发改委、科技部及工信部相关司局也参加了当天的会议。与会方一致认为,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要推进5G产业链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尽早制定试验规范对5G研发至关重要。当前5G国际标准尚未完全确定,率先制定测试规范,进一步明确测试目标、内容和指标,细化设备研发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具体要求,为5G第三阶段研发试验奠定了基础,将支撑5G国际标准化和产业化,为下一步运营企业开展规模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诚如主管部门“为下一步运营企业开展规模试验打下良好基础”的期望,中国的三家运营商也在按部就班地参与5G技术研发以及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虽然都没有明确的5G时间表,但是该做的工作一样都不能少。毕竟,国内的移动通信产业肩负着5G时代超越的重任。这份担子并不轻。
就在国内部署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相关工作时,美国运营商Verizon也在放大招。据5G微信公众平台爆料,Verizon的5G将从“固定5G”扩展至“固定5G+移动5G”,并将从“毫米波”扩展到“毫米波+中频段”。而此前Verizon给外界释放的5G信号只是大力发展毫米波5G,且是5G固定无线接入。
据其介绍,关于Verizon最新的5G动向来自于Verizon首席技术官、执行副总裁、全球网络总裁Hans Vestberg的介绍。Verizon极低时延、超高可靠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组网、网络信息安全、高带宽的5G网络要具备承载媒体、车联网、物联网这三大类业态的能力。Verizon的固定+移动5G网络中将广泛部署移动边缘计算(MEC),并将以智能边缘网络架构实现“5G固定+移动融合”。
去年底,Verizon宣布将于2018下半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开始推出“三到五个”市场的超快速家庭互联网服务。该公司在声明中写道:“这些服务将使用无线电信号,而不是铜线或光缆,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无线网络速度。随着5G不断发展,客户将从包括宽带,移动和物联网在内的多种服务中受益,并为3D和虚拟现实应用提供必要的带宽和低延迟。“
当前,中、美、日、韩同处于5G第一阵营中,谁都有可能成为最先部署5G的国家。据韩联社报道,1月2日,韩国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部以及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KT、LG U+共同发布了最新的5G商用计划:预计2018年可能将投资10万亿韩元(93.6亿美元)用于发展5G技术,2019年正式进行5G网络商业运营,2020年建成覆盖韩国全境的5G网络。还是那句话,肩负“5G超越”的国内移动通信产业,担子不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团队完成了语音分离技术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研究揭示了"鸡尾酒会问题"的核心挑战,分析了各种学习范式和网络架构的优劣,并通过统一实验框架提供了公平的性能基准。调研涵盖了实时处理、轻量化设计、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语音分离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和腾讯微信视觉团队发现AI图片生成训练中"时机胜过强度"的重要规律,开发出TempFlow-GRPO新方法。通过轨迹分支技术精确评估中间步骤,结合噪声感知权重调整优化不同阶段的学习强度,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在复杂场景理解方面准确率从63%提升至97%,为AI训练方法论带来重要突破。
谷歌DeepMind发布突破性AI规划技术,让机器人学会像人类一样进行"情境学习"规划。该技术通过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快速适应新问题的能力,在迷宫导航、机器人控制等测试中表现优异,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标志着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ZARA系统,这是首个零样本运动识别框架,能够在未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识别全新的人类活动。该系统集成了自动构建的知识库、多传感器检索机制和分层智能体推理,不仅实现了比现有最强基线高2.53倍的识别准确率,还提供清晰的自然语言解释,为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护等应用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