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会展岛,四面环水,通过三条道路与外界连接,是一个天然的独立园区,而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期间,会展岛摇身一变,成了一座“智慧岛”。
所谓“智慧岛”,华为称之为“ONE”:O指On-line,即全联接;N指No-boundaries,即无边界;E指Experience,即全体验。
为了搭好“智慧岛”,华为搭伙 20 多家合作伙伴,部署了 200多部摄像机,1000 多个传感器,打通 33 个系统,仅花了 30 天,就建成了一座“智慧岛”。(为何短短时间内能建成“智慧岛”,此处埋下一个伏笔,文末将作出解释。)
走进“智慧岛”,仿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岛内的一个更加别致的“风景区”,就是超过11000平米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的展厅。这里囊括了行业+AI、数字平台、华为云、5G、生态联合创新等 20多 个主展区,近 440 多个展点,其中有 160 多个华为与生态伙伴的联合解决方案展示,包括无感入园、智能指引、智能微卡口、智慧水利、智能周界、能效管理、无人超市、智能会议室等近 20 个智能应用场景,比如告诉老师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的“智慧课堂”,比如碰一碰就能结账的手机支付,比如在展馆巡逻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可谓智能世界的一个缩影。
每一场景都是一个行业的典型智能样板间:数字政府、制造、电力、交通、金融、广电媒资、互联网、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行业样板间的背板牌后缀都有“+AI”,以 AI 为主线,不禁让人想到华为最近立下的flag——打造“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现在眼见为实。
图:“智慧岛”以岛、馆、厅三个层次,来提供接近 30 个实际在线的实景业务体验,此为“智慧岛”之“厅”。
再细看行业背板牌,上面均写着“联合展示:某某厂商”,视线再转到展厅一角,有一面巨大的“联合展示生态伙伴”背景墙,罗列的都是华为合作伙伴们(笔者数了一下,共有200多家企业logo)。种种迹象可见,这不是华为的个人秀,合作伙伴在这里挑大梁,他们也是“智慧岛”这片风景区的主角,是智能世界的一员。
体验是畅想还是实践,答案并不难寻,我们不妨点出几处“C位留影区”。
老师要想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讲,方式有哪些?比如,看他们有没有说话、有没有做小动作、有没有睡觉等等,而现在,人工智能有妙招。
在“教育+AI”展示现场,希亚思智慧课堂评测系统演示了 AI 通过识别人脸微表情,判断出这节课学生的接受程度。
笔者站在摄像头前,屏幕上立即显示 6 组数据,包括张嘴、闭眼、注意、抿嘴、厌恶、皱眉等,人只要做出一个动作,这些表情后面的数据马上发生变化。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每个摄像头可以捕捉约 15 位同学的表情,这套 AI 系统可以记录 21 种表情,形成课堂教学的“心电图”,显示每个学生的活跃度、倾听度、集中度。
课后,老师们可以根据 AI 的评测数据,判断学生对于课程的难易接受程度,上课专注度,以及课堂的教学气氛,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该系统目前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应用。
智慧教室仅仅是冰山一角。华为深知,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教育+AI”一共展示了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智慧管理服务、科研计算云平台等等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智能教育。
“医疗+AI”区域展示了数字化医院、分级诊疗、全民人口健康三个场景解决方案,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建立一个开放互联、共享协同的平台。
在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那就是某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与华为的合作。
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医学领域,病理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要仔细观测成千上万的细胞,要快速与成百上千的案例知识匹配,是一个异常辛苦的工作,而且,目前我国病理医生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同时,医学检验研究领域也是一项专门的学科,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病理检测的效率,他们与华为合作,在病理检测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这就是专家经验场景,通过融入专家积累和经验(行业智慧),使 AI 达到专家助手水平。
人工智能赋能的交通管理,有三个改变:一是执法,通过 AI 辅助执法,执法“量”、“质”齐升。二是治堵,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三是指挥,构建新型运营指挥中心,实现“最快双腿”和“最强大脑”紧密结合。
在“交通+AI”展区,工作人员告诉科技行者,华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字铁路、数字城轨、智慧机场等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车路协同、LTE-M等技术,与传统交通行业结合,围绕智能铁路、城轨云、智慧民航、智慧高速等多样化服务场景,赋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共安全+AI”分为智能感知、智简网络、智融云海和智慧应用四大展岛,重点展示了成长型的软件定义摄像机、一台起步的云节点、安全可控的Taishan服务器等行业产品,以及“零”案发的全息社区、智能非现场执法和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安保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你或许会注意到,在展厅、展馆、智慧岛里外,几乎有 70% 的智能场景都离不开摄像机,当你在主会场看主题演讲的时候,当你在会议室畅所欲言的时候,当你在展台流连忘返的时候,摄像机就如同智能场景的眼睛,对外界环境了如指掌。
笔者了解到,目前华为智能摄像机有五大系列,分别是星辰、星盾、星像、星驰、星图,俗称“五星”系列。每一个系列都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星图”能够实现态势感知,“星像”擅长的是高密度场景下的精确人脸识别,“星驰”对于车辆的车牌颜色品牌型号尤其拿手,“星盾”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准确抓拍到时速200公里的车辆信息,“星图”用于机非人全结构化,主要瞄准高端应用市场。
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看,一旦摄像机自动巡视出异常状况,便可实时上报到场馆安全中心处理,如果发现异常人员,可以关联视频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快速精准识别人脸,显示人员轨迹和落脚点,事态刚起即消弭于无形,最大限度地保障场馆内的人员和财物安全。
笔者上文介绍的展览“风景区”,仅仅是“智慧岛”冰山一角,岛上真实的智能应用风光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剧透。
回到开篇所提,为何短短时间内能搭建好“智慧岛”?答案是归功于华为“平台+AI+生态”的战略以及华为云等的支撑。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华为建成这座“智慧岛”仅花了 30 天时间,其中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磨方案,会前一周才真正开始搭建。之所以如此快速,是因为华为这些场景解决方案此前已经得到了多次成功验证,早已驾轻就熟。给一个环境,就可以复制一个规模。
正如任正非那句耳熟能详的“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智慧岛不是“固化”的建筑,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添砖加瓦、添加笔墨、增添和弦,这里是“流动”的 AI 交响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