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联通与中国邮政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总经理李国华,副书记李福申,副总经理买彦州、梁宝俊,总会计师朱可炳、副总经理范云军;中国邮政董事长刘爱力、总经理张金良、副书记李丕征,副总经理康宁、温少祺出席签约仪式,买彦州与康宁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李国华主持签约仪式。
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促发展”的原则,双方决定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寻求合作新商机,实现共赢新局面。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五大领域深化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是深化基础设施与通信服务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探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网一体、5G等新技术,推进智慧物流平台建设、视频监控云存储管理和服务,以及邮政领域的舆情分析、用户画像和行业数据建模等合作。二是扩大金融业务新合作,双方扩大数据中心租赁、融合支付、客户金融数据、本外币结算等合作,共同推进在意外险、健康险等医疗保险以及保险营销、证券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等方面的新合作,同时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渠道支付合作。三是深化双方渠道网点和业务合作,双方在渠道方面各具优势,通过渠道互进、资源互换、联合运营等模式,开展业务代理、网点共建、终端销售、农村新零售、手机应用程序推广以及寄递业务等合作,提升渠道产品销售能力和市场份额。四是进一步推进寄递物流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号卡、终端、工程物资等业务产品的综合物流服务,包括仓储、配送、系统及数据服务等,并积极探索5G技术、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合作;五是强化积分及资源共享合作,以积分为载体,通过积分互换、权益互通、会员联盟等方式,实现相互引流和联合营销,同时加强双方互联网服务平台及新媒体资源方面的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对党中央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据了解,此前双方就在通信服务、配送服务、销售渠道、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展开了良好合作。中国联通与中国邮政同为大型国有企业、优秀行业代表,均拥有良好商誉和丰富资源,并在各自领域拥有强大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后的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升双方面向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业务发展能力及市场份额。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