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中国联通等四家电信企业协同承办的“5G+行动联合发布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出席大会并致辞,正式发布中国联通八大5G行业应用,赋能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李国华在致辞中表示,5G不仅是移动通信的一次升级换代,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它与人工智能技术一道,将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联通积极在5G上进行战略布局,高起点规划和建设5G新网络,大力推动5G技术与应用的创新融合。4月23日,中国联通正式发布5G品牌,“5Gn让未来生长”,联通5G致力于科技创新、赋能行业,将给用户带来无限精彩体验。中国联通将积极参与浙江5G+行动,致力于将杭州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5G之城。
近日,中国联通已携手32家知名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并启动了“领航者计划”。本次大会上,李国华宣布设立 “25121”五大目标:一是打造200个5G示范项目;二是建立50个5G开放实验室;三是孵化100个5G创新应用产品;四是制定20个5G应用标准;五是聚合1000家成员单位。
同时,中国联通正式发布展示了八大5G行业应用场景,包括“5G+无人驾驶” “5G+智慧医疗” “5G+智慧环保” “5G+智慧能源” “5G+工业互联网” “5G+智慧物流” “5G+新媒体” “5G+智慧港口”等。八大5G行业应用场景在外场展厅和广场上都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展示。来自各行各业的与会嘉宾共同参观并感受了中国联通在5G领域的创新应用。
5G+智慧冬奥,混合现实如梦似幻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通讯服务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在5G+智慧冬奥展台前的沙盘上,呈现了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场馆群及地貌特征。现场嘉宾佩戴MR(即混合现实)眼镜,就可以看到沙盘上北京冰球馆内的虚拟场地及运动员训练情况。
5G+新媒体,开启全新视听体验
中国联通与省广电集团目前正在合作将5G技术应用于超高清视频节目。新媒体展台前,现场嘉宾沉浸在5G+4k的超高清直播中,浙江卫视主持人亚丽正在向嘉宾热情介绍中国联通5G网络对于超高清广电节目传输的必要性。
5G+智慧环保,西湖上的独特风景
此时,烟雨蒙蒙笼罩的西湖中,5G无人船正进行着日常巡湖和水质监测。展馆现场的中国联通工作人员通过5G终端APP实时远程操控无人船,令其按照既定的轨迹定点巡航,自动躲避障碍物。
5G+无人驾驶,未来交通指日可待
展区现场,一辆5G自动微公交引来不少嘉宾围观,现场嘉宾可通过VR头盔观看远端车辆无人驾驶。它是中国联通打造的全国首个在开放路面商用的5G自动驾驶应用,并将为服务2022年杭州亚运会做好准备。
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数据透明
在中国联通与嘉兴恒美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5G+边缘云智慧工厂车间中,工业缝纫机的设备通过有线口连接工位机PAD,现场工作人员通过pad和中国联通5G网络接收最新的培训视频,实现远程培训。
5G+智慧物流 昼夜无休的“分拣员”
圆通AGV分拣台上,外形酷似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分拣机器人正在有序“穿梭”,将一件件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拣。这是中国联通携手圆通速递、菜鸟网络三方共同打造的“5G+智慧物流” 。
5G已破土而生,蓬勃生长。陆地和空中穿梭不停的无人车和无人机、空无一人的智能制造工厂、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联通5G?,打造无数种未知可能,中国联通将为各行业插上5G智慧之翅,朝着梦想腾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Midjourney团队主导的研究解决了AI创意写作中的关键问题:如何让AI既能写出高质量内容,又能保持创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引入"偏差度"概念和开发DDPO、DORPO两种新训练方法,他们成功让AI学会从那些被传统方法忽视的优秀独特样本中汲取创意灵感,最终训练出的模型在保持顶级质量的同时,创作多样性接近人类水平,为AI创意写作开辟了新方向。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所高校开发出VisualPRM系统,这是首个专门用于多模态推理的过程奖励模型。该系统能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逐步检查AI的推理过程,显著提升了AI在视觉推理任务上的表现。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40万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专门的评估基准,实现了在七个推理基准上的全面性能提升,即使是最先进的大型模型也获得了5.9个百分点的改进。
上海AI实验室团队通过LEGO积木设计了创新评测基准LEGO-Puzzles,系统测试了20个先进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空间推理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强AI模型准确率仅57.7%,远低于人类93.6%的表现,揭示了当前AI在三维空间理解和多步序列推理方面的重大不足,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字节跳动团队突破了AI图像生成领域的三大难题:身份识别不准确、文字理解偏差和图片质量不佳。他们开发的InfiniteYou技术采用创新的InfuseNet架构和多阶段训练策略,能够根据用户照片和文字描述生成高质量个性化图像。实验显示该技术在身份相似度、文本匹配度和图像质量方面均超越现有最佳方案,并具备出色的兼容性,为个性化内容创作开辟了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