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一度肆虐中国,并有全球范围扩散之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健康与安全遭受巨大影响,企业经营与活动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中,中国通信产业奋勇当先,积极行动,移动科技在社会各方面的疫情抗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G医护助理机器人、5G+VR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会诊、大数据精准分析、新药研制和疫苗开发、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场景大量涌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2020年是中国5G商用发展的关键期。疫情之后,5G网络建设、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5G生态体系的构建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刻,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产业的多位嘉宾一起带来“疫情之后中国5G发展”的最新思考。
GSMA中国周线上特辑2020将同广大产业伙伴共同探讨疫情后中国的5G发展。
时间:2020年3月17日20:00-21:00(北京时间)
地点:在线首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