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流行,迫使我们进一步加大对于技术、在线活动以及人工智能的依赖性。其中AI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其能够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服务,同时满足客户不断提高体验需求。
但是,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实现AI所需要的知识或工具,甚至没有体会到转型为AI驱动型企业的核心诉求。在本文中,我们将从AI部署方法角度出发,聊聊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后文中提到的很多方法都以无代码为重点,但其同样适用于开发人员,有助于显著提升开发速度。
变革型AI
自从学习编程以来,我发现很多人都希望开发出一种使用简单英语命令创建应用程序的工具。多年之后,伴随着一代双一代代码编写文本生成器与HTML标记演示,我们最终迎来了与理想最为接近的解决方案——OpenAI的GPT-3。
GPT-3的全称为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 3,能够利用大量数据对AI算法进行训练,而后利用内置知识以极低甚至趋近于零的新增训练量在新任务中带来惊人的性能表现。GPT-3使用大量数据训练而成,其中包括Common Crawl与维基百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套由超级计算机训练而成的模型,令人叹为观止的1750亿个参数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AI模型。
这意味着AI算法能够运用固有的知识,随时针对具体任务需求做出转变。变革型AI拥有众多核心优势——与从零开始进行模型开发相比,其时间周期更短、实际效果也更高。此外,变革型AI还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门槛,企业只需要与模型共享特定数据,即可生成适合自己的模型方案。例如,Anyline的无代码AI训练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文本阅读器解决方案(例如ID扫描仪或车牌读取器)。客户只需要将自己的数据上传至训练程序,训练器就会自动进行神经网络调整,借此生成定制化OCR扫描程序。
换句话说,用户不需要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程序中的源代码以及具体架构。相反,他们只需要向系统提供必要的情报数据,并由AI自主进行相应调整。
当然,一定程度的AI知识仍然是必要的。根据Drew Conway提出的数据科学维恩图概念,AI的开发与实施依托于两项重要技能:计算机科学技能,以及数学与统计学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原本在实验室环境中运行良好的模型很可能在处理现实问题时遭遇失败。
无代码或低代码
另一种流行的实现方法,则是无代码与低代码平台。此类平台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简单的拖拽界面开发应用程序。无代码与低代码工具将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战斗前线,Amazon新近发布的Honeycode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一个总值达132亿美元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其总价值将进一步提升至455亿美元。
对话式AI平台Kore.ai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Raj Koneru表示,无代码方法具有诸多优势。“用户可以轻松定制无代码平台以开发应用程序。以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在数天或者数小时内完成。”
无代码平台的另一大显著优势,在于易于定制。根据Koneru的介绍,无代码平台允许大家“实施新逻辑,并在几小时之内为更改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这类平台能够尽可能对接更多参与者,帮助几乎每一个人即时实现所需的功能,而无需费时向其他IT开发者解释需求与情况。”
但无代码平台也有自己的缺点。大多数无代码/低代码平台以云端为基础,长期使用之后必然会产生严重的供应商锁定问题。换言之,未来的平台变更将极为困难且耗时。同样的,无代码应用程序往往只能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良好运作,而用户一旦需要超出系统内置设定的其他功能,则会遇到困难。
当然,也存在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如,Kore.ai在直接提供拖拽开发界面之外,也向开发人员开放API连接,允许他们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开发额外功能。Radial就是一套面向电子商务企业分析类需求的AI平台,能够为普通用户提供即插即用型解决方案,同时也为高级客户准备了大量API工具。
最佳方法
AI技术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如果无法从数据中提取价值与信息,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具体采用哪种AI部署方法,则取决于您的业务需求与技术能力。在transformer学习、无代码与低代码平台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将帮助您顺利实现业务目标,通过适当界面开发应用程序,同时保证功能需求始终处于当前平台的支持范围之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团队完成了语音分离技术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研究揭示了"鸡尾酒会问题"的核心挑战,分析了各种学习范式和网络架构的优劣,并通过统一实验框架提供了公平的性能基准。调研涵盖了实时处理、轻量化设计、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语音分离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和腾讯微信视觉团队发现AI图片生成训练中"时机胜过强度"的重要规律,开发出TempFlow-GRPO新方法。通过轨迹分支技术精确评估中间步骤,结合噪声感知权重调整优化不同阶段的学习强度,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在复杂场景理解方面准确率从63%提升至97%,为AI训练方法论带来重要突破。
谷歌DeepMind发布突破性AI规划技术,让机器人学会像人类一样进行"情境学习"规划。该技术通过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快速适应新问题的能力,在迷宫导航、机器人控制等测试中表现优异,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标志着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ZARA系统,这是首个零样本运动识别框架,能够在未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识别全新的人类活动。该系统集成了自动构建的知识库、多传感器检索机制和分层智能体推理,不仅实现了比现有最强基线高2.53倍的识别准确率,还提供清晰的自然语言解释,为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护等应用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