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4日,GSMA联合移动运营商,产业伙伴和专业投资机构联合成立了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 IN),并随后开展了多轮的创投对接与创新企业拓展工作,也广泛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产业方阵等机构探索领先的5G行业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目前已经有100多家初创企业和60多家投资机构参与了平台发起的各类活动。
基于中国市场5G在垂直行业和消费互联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5G IN在中国联合资本和多方积极推动的创新项目,GSMA大中华区将在2021 MWC上海期间首次推出5G创新地带,全面展现5G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探索、跨界合作和投资方面最新发展与实践,并首次将连接向善主题纳入展区,向世界展示中国市场精彩的5G画卷。该项目被称作GSMA大中华区的“宝石计划”(Jewel in the Crown)。
最新一份的GSMA大中华区会议纪要揭示了该计划的详细内容:
重磅发布5G创新地带
GSMA将在明年2月首发的MWC上海展期间专门划拨了最高光展区-5G创新地带来支持中国市场的创新展示并向世界发声。5G创新地带位于N5馆入口,是参加开幕式、每天主题演讲、各类会议以及进入VIP休息区和去其它展馆的必经之处,人流量和关注度将爆棚。
5G创新地带的商业价值
“宝石计划”的使命是助力5G创新探索中的佼佼者和新势力。我们将通过5G IN为那些先行者和积极探索者提供更好的、更开放的平台,介绍更多商业合作伙伴,创造良好商业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关注。面对每一家企业和伙伴,我们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分明不是在做一个展,这是企业融资、对接客户、商谈合作、对外宣传的最短路径啊!
5G IN发起一年来由GSMA投资并组织各种活动,这次上海的亮相将依据上海展的商业游戏规则,尽管已有国际国内知名厂商和一些创新企业预定了展位,但对于更多的新伙伴,难免还是要反复沟通参加这个特殊展览的意义和价值。这像极了5G发展初期的模样,大家都觉得概念挺好,却也将信将疑,给5G泼点冷水甚至抹黑(好像只是国外)也偶有发生。但总有一群有情怀的人坚持不懈的在这个方向上认“死理”,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困难多。今天看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从去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了。
六场会议及五大主题展示
5G IN · 5G 创投|六场会议
5G创新地带|五大主题
黑科技、酷应用、硬趋势,尽在5G创新地带。
中兴通讯作为本次5G创新地带的合作伙伴,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表示:“作为GSMA 5G IN创始成员, 中兴通讯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在将创新融入自身DNA的同时,广泛联合创新企业及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5G B2B领域,为助力、引领未来数字经济新十年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高通公司也是5G创新地带的合作伙伴,高通技术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表示:“5G创新处于数字化变革的中心,能够连接数十亿终端,并支持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下一代应用及服务。我们正携手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释放5G潜能,在加速5G创新和扩展的同时,让5G惠及更多消费者和行业。2020年,全球5G发展势头强劲,中国的5G‘成绩单’尤为亮眼。我非常期待5G创新地带为2021年开启5G发展新篇章。”
即刻起四周时间开放企业申请
目前,GSMA国际社交媒体团队和市场推广团队已经摩拳擦掌,将通过国际媒体和线上的方式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荐5G创新地带,进行企业产品宣传和展示,线下线上结合的展览推荐也在同期策划中。新浪科技和科技行者也已加入5G IN作为战略媒体合作伙伴,将开启5G创新地带推广系列报道,展会期间他们也会请网红达人进行现场报道。此外,我们也会在展区中安排一系列参观导览、沉浸式体验和各种大咖巡展和对话等活动。有了媒体和产业的推广和加持,和面向国际的线上服务,就好像把宝石放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焕发出更耀眼的光亮。
未来四周,我们寻找所有愿意和我们一起展示5G创新力量的企业,无论你在行业中已经大名鼎鼎,还是怀揣绝技名不见经传,在5G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道路上,这里有伯乐的眼光,也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诚意,邀请5G时代,勇立潮头的创新者们,一起加入5G创新地带,和我们在这个国际舞台讲好5G故事。
5G创新地带 — 参与“宝石计划”敬请联络:
展览展示:黄龑,hhuang@gsma.com
演讲机会:施静静,zshi@gsma.com
媒体合作:杨希,xyang@gsma.com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入驻5G创新地带或成为合作伙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