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波兰科学家打造混合3D世界:让虚拟场景像真实积木一样可以随意拼装

波兰科学家打造混合3D世界:让虚拟场景像真实积木一样可以随意拼装

2025-10-11 10:01
分享至:
----..---.-...-/--...-.-......./-...-....-..--../-............-.- ----..---.-...-/--...-.-......./-...-....-..--../-............-.- ----..---.-...-/--...-.-......./-...-....-..--../-............-.- ----..---.-...-/--...-.-......./-...-....-..--../-............-.-
2025-10-11 10:01 科技行者

这项由波兰波兹南理工大学机器人与机器智能研究所的米科瓦伊·齐林斯基(Mikolaj Zieliński)和雅盖隆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克日什托夫·拜尔斯基(Krzysztof Byrski)、托马什·什切帕尼克(Tomasz Szczepanik)、普热梅斯瓦夫·斯普雷克(Przemyslaw Spurek)教授领导的研究发表于2025年8月的arXiv预印本(编号:arXiv:2508.02831v1),这项研究开创性地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如何让超逼真的虚拟世界既能渲染出电影级的画面效果,又能像玩乐高积木一样轻松编辑修改。

要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类比:目前的3D技术就像两种不同的画家。第一种画家叫做神经辐射场(NeRF),他能创作出照片级别逼真的艺术作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但作品一旦完成就无法修改——你想在画中移动一朵花或改变一个物体的位置几乎不可能。第二种画家叫做高斯点云(Gaussian Splatting),他的作品可以随意拆解重组,就像用磁力珠拼装模型一样灵活,但画面质量往往达不到照片级的逼真效果,在某些角度观看时还会出现缺陷。

波兰研究团队开发的GENIE技术(Gaussian Encoding for Neural Radiance Fields Interactive Editing)巧妙地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能产生电影级渲染效果又能实时编辑的混合系统。这就像培养出一位既能画出达芬奇级别作品,又能随时根据客户要求修改细节的万能画家。

这项技术的突破在于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编码方式——Splash Grid Encoding(飞溅网格编码)和一种快速搜索算法——Ray-Traced Gaussian Proximity Search(光线追踪高斯邻近搜索,简称RT-GPS)。前者就像给每个场景中的物体安装了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后者则像一个超高效的导航系统,能够瞬间找到需要的信息,确保编辑操作能够流畅进行。

一、突破传统桎梏:解决虚拟世界的"鱼与熊掌"难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3D图形领域经历了两次重大技术革命。2020年,NeRF技术的出现让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仅仅从几张照片中重建出极其逼真的3D场景,这种技术能够生成的画面质量几乎与真实照片无法区别。然而,这种技术有一个致命缺陷:一旦场景生成完毕,想要修改其中的任何元素都异常困难,就像试图修改一幅已经干透的油画一样。

2023年,另一项革命性技术——高斯点云渲染横空出世。这种技术将3D场景表示为无数个高斯分布的点,每个点都包含颜色、透明度和空间信息。这种表示方法的最大优势是编辑友好性——研究人员可以像移动积木块一样直接操作这些点,实现实时的场景编辑。但问题是,这种方法在某些观看角度下会出现视觉不连续性,特别是在放大或变换视角时,点与点之间可能出现缝隙,影响画面的整体质量。

波兰研究团队面临的挑战就是:能否创造一种技术,既保持NeRF的超高画质,又具备高斯点云的编辑灵活性?这就像要求一位艺术家既要有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的精细度,又要能像玩橡皮泥一样随时改变作品的形状。

GENIE的创新之处在于重新定义了高斯点的功能。传统的高斯点云直接存储颜色信息,而GENIE系统中的每个高斯点存储的是抽象的特征向量——可以把这些特征向量理解为每个点的"身份证",包含了该点的各种属性信息。当需要渲染画面时,系统会查找距离某个位置最近的几个高斯点,读取它们的"身份证"信息,然后通过神经网络"翻译"成最终的颜色和透明度。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当你移动或修改某个高斯点时,它的"身份证"信息会相应更新,而神经网络会自动调整渲染结果,确保画面依然保持高质量。这就像有一个智能助手,无论你怎样重新排列房间里的家具,它都能确保整个房间的光照和氛围协调一致。

二、技术内核:让虚拟世界拥有"智能感知"能力

GENIE系统的核心创新可以比作为虚拟世界安装了一套智能感知系统。当传统方法还在使用固定的网格结构(就像城市规划中的固定街区)来存储信息时,GENIE采用了动态的、以物体为中心的信息存储方式。

具体来说,Splash Grid Encoding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编码方式。传统的Hash Grid Encoding就像一个固定的档案柜,每个抽屉都有固定的位置和编号,一旦你想重新整理档案就会导致混乱。而Splash Grid Encoding更像一个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信息不是固定存储在某个位置,而是根据内容的相关性动态组织。当你查询某个位置的信息时,系统会找到最相关的几个高斯点,然后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终结果。

这种方法的数学表达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假如你要估算某个地区的平均气温,传统方法是查看固定气象站的数据,而GENIE的方法是动态选择距离该地区最近的几个气象站,然后根据距离远近给予不同的权重,距离越近的气象站数据影响越大。

为了让这套系统高效运行,研究团队开发了RT-GPS算法。这个算法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超高速的快递分拣系统。当系统需要找到某个位置附近的高斯点时,RT-GPS不会逐一检查所有点(这会非常耗时),而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光线追踪方法。

RT-GPS算法将每个高斯点想象为一个球形影响范围,球的大小根据该点的重要性确定。然后,算法从查询点发射出多条"探测光线",只有那些与光线恰好相交一次的球形区域才被认为是有效邻居。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搜索范围,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快速找到目标人物一样高效。

更有趣的是,GENIE系统还具备自我学习和优化能力。在训练过程中,系统会动态增加或删除高斯点。当系统发现某个区域的细节不够丰富时,它会自动在该区域添加新的高斯点;当某些高斯点长期得不到使用时,系统会将其删除以优化性能。这就像一个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能够根据环境需求自动调整自身结构。

三、编辑魔法:让虚拟世界变成可塑橡皮泥

GENIE系统最令人惊叹的特性是其实时编辑能力。这种编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深度的、物理感知的交互方式。可以把整个虚拟场景想象成一块超级智能的橡皮泥,你可以拉伸、挤压、重塑任何部分,而材质的光影效果会自动调整以保持真实感。

研究团队展示了两种主要的编辑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编辑,用户可以像操作3D建模软件一样直接选择和移动场景中的元素。比如,你可以抓住虚拟场景中的一把椅子,将其旋转或移动到新位置,系统会立即重新计算光照、阴影和反射效果,确保整个场景看起来依然真实自然。

第二种编辑方式更加有趣——基于物理仿真的编辑。研究团队将GENIE系统与Blender等专业3D软件的物理引擎集成,实现了真正的物理交互。在他们的演示中,一只橡皮鸭从空中落下,撞击枕头并使其发生真实的变形;一面海盗旗在风中飘扬,每一个褶皱都符合布料的物理特性;一个塑料玩具受到外力挤压后产生相应的形变。

这种物理交互的实现原理可以比作为虚拟物体安装了"触觉神经系统"。系统首先将高斯点群组织成类似网格的结构,这个网格就像物体的"骨架"。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理引擎计算出骨架的变形,然后这种变形被传递给相关的高斯点,最终反映在渲染结果中。整个过程是实时的,用户可以立即看到操作的效果。

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多种复杂的物理现象仿真。刚体仿真让虚拟物体能够像真实世界中的固体一样碰撞和弹跳;软体仿真使得像果冻或橡胶这样的材料能够展现出相应的弹性变形;布料仿真则让织物能够随风飘动或因重力而下垂。每种仿真都能与GENIE的渲染系统无缝集成,产生逼真的视觉效果。

四、技术验证: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的完美表现

为了验证GENIE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测试。他们选择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集,包括经典的NeRF-Synthetic合成数据集、具有挑战性的Mip-NeRF 360真实场景数据集,以及自己构建的可变形物体数据集。

在NeRF-Synthetic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显示,GENIE在保持高质量渲染的同时实现了编辑功能。具体来说,在八个测试场景中,GENIE在六个场景上的表现显著优于现有的可编辑方法RIP-NeRF,在其余两个场景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更重要的是,GENIE的渲染质量与最顶尖的静态方法(如3D Gaussian Splatting)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更具挑战性的Mip-NeRF 360数据集上,GENIE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突破——它成为第一个能够在无界真实场景中实现编辑功能的方法。这个数据集包含了五个户外场景和四个室内场景,每个场景都是360度全景拍摄,场景范围大,细节复杂。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可编辑方法往往无法处理或者效果很差,而GENIE不仅能够成功处理,还保持了可观的渲染质量。

研究团队还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他们使用了三个标准指标来评估图像质量:PSNR(峰值信噪比)衡量图像的整体质量,SSIM(结构相似性指数)评估图像的结构保真度,LPIPS(学习感知图像块相似性)测量人眼感知的相似度。在大多数测试场景中,GENIE在这三个指标上都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定性比较的结果。在视觉质量对比中,GENIE在处理复杂光照效果方面表现突出。比如在麦克风场景中,它能够准确重现金属表面的光线反射;在鼓组场景中,它能够自然处理拉伸变形;在热狗和乐高场景中,它在阴影区域产生的伪影明显少于其他方法。

五、性能表现:在速度与质量间找到最佳平衡

GENIE系统在性能方面的表现体现了工程设计的智慧。研究团队深知,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如果运行速度过慢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实时交互。因此,他们在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性能优化。

渲染速度方面,GENIE根据不同的配置展现出不同的性能特征。当使用约80万个高斯点和16个最近邻居时,系统能够达到每秒0.301帧的渲染速度;当使用约110万个高斯点和32个最近邻居时,渲染速度为每秒0.089帧。虽然这个速度看似不高,但考虑到GENIE同时提供了高质量渲染和实时编辑能力,这个性能表现是相当出色的。

为了提高效率,研究团队在系统实现中采用了多项优化策略。他们将高斯点的旋转矩阵固定为单位矩阵,并将协方差矩阵限制为对角形式,这样避免了计算复杂的矩阵逆运算。在Splash Grid Encoding中,他们使用1到3之间的分位数参数,每次查询选择16到32个最近的高斯点,这个参数选择在计算精度和运行速度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训练效率也是GENIE的一个亮点。整个训练过程只需要20000步迭代,在单个NVIDIA RTX 3090 GPU上就能完成。这相比于一些需要数天甚至数周训练的方法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训练过程中,系统会动态调整高斯点的数量:在训练前期到中期,系统会周期性地进行致密化操作,每次最多添加10000个新的高斯点;同时,系统也会定期清理那些不再有用的高斯点,确保模型保持最优结构。

内存使用方面,GENIE采用了智能的数据管理策略。系统维护一个置信度向量来跟踪每个高斯点的使用频率,那些经常被查询的点会得到更高的置信度评分,而长期未被使用的点则会被逐渐淘汰。这种机制确保了系统既能保持高质量的渲染效果,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无用数据而消耗过多内存。

六、应用前景:开启虚拟内容创作新时代

GENIE技术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它有望彻底改变我们创建和交互虚拟内容的方式。在电影和动画制作领域,这项技术能够让创作者在保持照片级真实感的同时进行实时编辑,大大缩短制作周期。导演可以在拍摄现场就预览最终效果,并根据需要立即调整场景布局或物体位置。

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中,GENIE技术能够创造出既逼真又可交互的虚拟环境。用户不仅可以观看高质量的虚拟场景,还可以与其中的物体进行真实的物理交互。比如在虚拟购物应用中,用户可以拿起商品进行360度查看,甚至模拟商品的使用过程。

教育和培训领域也将从这项技术中受益匪浅。GENIE可以创建高度真实的培训环境,让学习者在安全的虚拟空间中练习复杂操作。医学生可以在虚拟解剖室中学习人体结构,工程师可以在虚拟工厂中练习设备维护,这些应用都需要既真实又可交互的3D环境。

游戏产业可能是GENIE技术最直接的受益者。传统游戏中的场景往往是预先制作好的静态内容,而GENIE技术能够让游戏世界变得真正动态和可塑。玩家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改变环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也将迎来革命性变化。设计师可以为客户创建照片级真实的虚拟样板间,客户不仅可以四处走动观看,还可以实时调整家具摆放、墙面颜色或光照效果。这种互动性远超传统的静态渲染图或简单的3D漫游。

在科学研究和数据可视化方面,GENIE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数据。比如在气候研究中,科学家可以创建可交互的全球气候模型,通过调整不同参数来观察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构建可操作的分子结构模型,直观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七、技术挑战:克服创新路上的重重障碍

尽管GENIE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研究团队也诚实地指出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限制。最主要的限制来自于高斯点密度对重建细节的影响。在高斯点分布稀疏的区域,系统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所有细节,这在大型或开放性场景中尤为明显。这就像用有限数量的画笔来绘制巨幅画作,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在某些细节区域可能会显得不够精细。

另一个挑战出现在网格编辑过程中。当驱动网格出现不连续性或过度拉伸时,可能会在渲染结果中出现可见的孔洞或伪影。这类似于拉伸橡皮膜时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出现破损。研究团队发现,这种问题在物理仿真中的剧烈变形时偶尔会出现,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

初始化阶段的高斯点数量不足也会导致问题。如果在训练开始时高斯点过少,且致密化功能被禁用,网络可能难以准确表示物体边界,导致重建结果模糊或不完整。这提醒我们,虽然GENIE具有自适应能力,但适当的初始配置仍然重要。

计算复杂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虽然RT-GPS算法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但在处理包含数百万个高斯点的大型场景时,系统仍然需要相当的计算资源。这意味着在移动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平台上运行GENIE可能面临挑战。

研究团队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察: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斯点的空间分布质量。如果初始的高斯点分布不合理,可能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就像种植花园时,初始的种子分布会影响最终花园的美观程度。

八、未来展望:通向智能3D世界的必经之路

GENIE技术的出现标志着3D图形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这仅仅是开始。研究团队正在多个方向上推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未来的版本可能会包含更智能的高斯点分布算法,能够根据场景内容自动优化点的分布密度。系统也可能获得更强的错误恢复能力,即使在极端编辑操作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渲染质量。

性能优化是另一个重要方向。研究团队正在探索更高效的神经网络架构和更快速的邻居搜索算法。他们的目标是让GENIE能够在普通消费级硬件上实现真正的实时渲染,这将大大拓展技术的应用范围。

多模态交互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方向。未来的GENIE可能不仅支持视觉和物理交互,还能响应声音、触觉或其他感官输入。用户可能通过语音命令来修改场景,或者通过手势来控制虚拟物体。

跨平台兼容性也是重要考虑。研究团队希望GENIE能够无缝集成到更多的3D软件和游戏引擎中,成为数字内容创作的标准工具。这需要开发标准化的接口和优化的数据格式。

人工智能辅助编辑是另一个前沿方向。未来的GENIE可能配备智能助手,能够理解用户的创作意图并提供自动化的编辑建议。比如,当用户说"让这个房间看起来更温馨"时,系统可能会自动调整光照、添加装饰品或改变材质。

最终,GENIE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创作生态系统,连接内容创作者、技术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创建和分享高质量的3D内容,无论他们是否具备专业的3D制作技能。

说到底,GENIE技术代表了我们向更加智能、交互式的数字世界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更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数字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虽然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但这项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可塑的虚拟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对于那些对3D技术和虚拟现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arXiv:2508.02831v1查阅这项研究的完整技术细节。

Q&A

Q1:GENIE技术能做什么?和现有的3D技术有什么不同?

A:GENIE是一种混合3D渲染技术,它既能产生电影级的超逼真画面效果,又能像玩乐高积木一样实时编辑虚拟场景。传统技术要么画质好但无法编辑(如NeRF),要么能编辑但画质一般(如高斯点云),而GENIE首次将两者完美结合,让用户可以在保持照片级真实感的同时进行实时的物理交互和编辑。

Q2:GENIE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前景?

A:GENIE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在电影制作中,导演可以实时预览和调整场景效果;在游戏开发中,可以创造真正动态可变的游戏世界;在建筑设计中,客户可以实时调整虚拟样板间的布局和装修;在教育培训中,可以构建既逼真又可交互的虚拟实验环境。基本上任何需要高质量3D视觉效果和实时交互的场景都能受益。

Q3:普通用户什么时候能使用GENIE技术?有什么技术要求?

A:目前GENIE还处于研究阶段,代码已在GitHub开源供研究人员使用。从实验结果看,该技术需要较高端的显卡(如NVIDIA RTX 3090)才能流畅运行。要真正普及到普通用户,还需要进一步的性能优化和硬件成本降低。预计未来2-3年内,随着技术成熟和硬件发展,普通用户有望在专业3D软件或游戏中体验到类似功能。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