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9月22日 福州消息(文/周雅):滴滴出行CTO张博今天在2016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与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论道新技术,沃兹现场抛给张博一个假设:“很多人边走路边用手机做沟通,如果未来这些手机应用可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用目光、语音控制,或许未来用眼睛看看就能叫车?”张博回答说,假设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如何更好地跟信息交互。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解决的是把信息世界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十年,要解决的是人如何更好地跟信息交互。”张博说,理想的人机交互包括两部分,一是要像人和人沟通一样,是互相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表达可能会不精确;另外,机器要具备人工智能,他懂你表达的,也懂你没有表达的,它能从一个简单的“我要回家”指令,智能判断“你要回哪个家”,调动用车服务。
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左)、滴滴出行CTO张博(右)
补贴、共享经济、智能交通...这些都是滴滴会被贴的标签。张博从技术的角度上,是这样介绍滴滴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滴滴最理想的交通状态是,让全城拥有一个智能交通大脑,非常清楚当前可以提供运输能力的车辆状态,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出行需求进行预测。”
在需求发出来的前一秒,滴滴已经调度了一个最适合这个需求的运力,规划一条最快到达目的地的路径。现在,滴滴大数据对15分钟后供需预测的准确度达到85%,当发现当前的这种车少于接下来的需求,滴滴会提前从周边调司机到这个区域,创造新的环境;从服务维度,滴滴的理念是,让服务好的司机得到相对比较高并且稳定的收入,让服务相对比较差的司机的收入降低,并让他们清楚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当他们改进后会获得更高并稳定的收入,对于长期无法改进的司机,平台会进行清退。
“我们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自己拥有一辆车的想法。”张博用数据佐证了自己这样对共享经济的预测,“比如你自己买一辆20万的车,假设五年报废,汽车的折旧费、保险费、保养费和油费加在一起差不多是每公里4元,而通过滴滴这个共享平台后能达到1.9元,我们还在通过优化网络提高效率,预计五年以后这个数字会降到1元。所以我们预测,未来五年时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自己拥有车,而改用共享出行。”
滴滴甚至考虑到,如果把一辆车的四个座位都塞满,整个道路上的车更会减少。”张博说,利用滴滴的算法技术,平台上每天有超过200万人次拼车,节能减排,这就是滴滴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实现分享经济的关键条件,那么滴滴希望打造一个出行数据精准匹配的智能系统,也就是移动的智能出行网络,其中包括随区域、时间变动的定价、订单的高效匹配、根据供需预测之后的司机运力调度等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