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当地时间11月13日下午,滴滴出行美国研究院坐落于的硅谷山景城的新办公室,举行了简短的开幕活动。这座占地36000平方英尺(约为3340平方米)的独立建筑,未来将能容纳至少200名员工。
滴滴CTO张博、美研负责人弓峰敏、与中国旧金山总领馆王红霞领事、山景城市长Ken Rosenberg、苹果公司副总裁Adrian Perica、斯坦福教授Silvio Savarese以及合作伙伴共同在National Avenue 450号门前完成剪彩仪式。
滴滴CTO张博(左四)山景城市长Rosenberg(左五)美研负责人弓峰敏(左六)旧金山总领馆王红霞领事(左七)
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加州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以吸引顶尖科研人才。滴滴美研将研究重点放在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8个月的时间,美研迅速吸纳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公司决定搬到现在更大的办公地点,以容纳不断扩大的研究者队伍,并满足未来科研项目发展需求。
滴滴美研员工在新办公区工作
美研新办公室的落成对于滴滴技术研发,以及布局全球人才网络有着重要意义。开幕活动上,滴滴技术线包括产品负责人俞军、智慧交通负责人章文嵩、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在内的管理者悉数到齐。CTO张博表示:“优秀的科技公司除了可以解决世界级的问题,还应该让全世界优秀人才心向往之。目前公司有3000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顶尖科技人才加入了滴滴的产品设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大规模实时交易系统等技术团队。他们每天的工作都会影响到全球成百上千万人的出行。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滴滴希望通过在这里设立研究机构,与更多科技领导企业,技术人才,学术机构交流合作,一起推动交通变革。未来,滴滴仍将进一步加大在技术和人才的投入。”
滴滴美研新办公室
美研负责人弓峰敏表示,除了吸引技术人才,美研未来还将成为滴滴在海外技术和文化交流中心。身处硅谷腹地的有利位置,美研将有助于进一步促成滴滴与其他科技企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科研合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