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7月2日 北京消息(文/周雅):继OPPO最新旗舰手机Find X在法国首发之后,6月29日,OPPO Find X 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这是Find系列时隔四年的一次“归来”:四年前,Find 7 在北京亮相,自主研发的 VOOC 闪充技术和天际线呼吸灯设计给市场带来了惊喜;四年后,Find X 于北京同一个场地重回大家视线。
这次国内发布会上,OPPO 发言人多次以“美”定义这款最新旗舰机,OPPO 大陆营销业务负责人沈义人表示,Find 系列是 OPPO 对手机产品的不停探索和对未来手机的假设与想象,既不是跑分怪兽也不是堆料旗舰,而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OPPO 大陆营销业务负责人沈义人
为了追求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沈义人透露,OPPO 可以为了一个颜色、一个线条花费数月时间打磨,最终 Find X 拿掉了刘海和下巴,背面藏起了凸起的摄像头,以“曲面全景屏”亮相,设计“浑然一体”,机身无孔无镜,实现了全球最高的屏占比(93.8%)以及安卓手机最窄的下边框(3.4mm),被沈义人形容成:“一部来自未来的手机。”
要说备受瞩目的黑科技,应该是 OPPO 为了隐藏摄像头而首创的“双轨潜望结构”。据介绍,整个结构由马达+螺纹丝杆驱动,拥有 30 万次耐久测试和跌落保护。
“双轨潜望结构”上,塞进了包括 3D 结构光组件、前置摄像头、后置双摄+闪光灯等,设计复杂。
Find X 另一个卖点是 FaceKey 3D 结构光技术,实现人脸解锁之余,还支持支付宝人脸支付功能。根据此前 OPPO 与蚂蚁金服达成的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OPPO 手机支持支付宝的性能优化和高频支付场景的一步直达。
配置方面,Find X 搭载高通骁龙845移动平台,采用8GB+256GB机身存储,内置3730mAh电池。
会上,OPPO与兰博基尼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下的首款手机产品——OPPO Find X兰博基尼版也首次在国内亮相,支持10V/5A的SuperVOOC闪充,OPPO将功率提升至惊人的10V5A(50W功率),只要35分钟就可以充满两块1700mAh的电池。
与 Find X 一同推出的,还有OPPO首款搭载智能芯片的无线蓝牙耳机——OPPO O-Free,搭载高通QCC3026处理器(SoC),并且能与Find X组合支持智能语音识别。据高通官方介绍,QCC3026处理器(SoC)可刷写编程,这是一款专为无线蓝牙耳机设计的芯片组,有望将功耗降低50%。
当然,追求科技与艺术的背后,是 OPPO 对技术的投入。2018年4月,OPPO成立研究院,通过下设的全球6大研究所,在软件、硬件及标准三大领域展开前沿技术探索,引领人工智能(AI)、5G等技术在智能终端上的发展应用。此外,OPPO一直重视自身的专利积累,并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布局,截至今年6月7日,OPPO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26,000件,授权数量已经超过5,000件。
同时,OPPO也在通过终端形象的升级提升品牌形象。去年12月,OPPO首家全球超级旗舰店在上海开业,第二家也将于今年内在深圳落地。与此同时,与兰博基尼汽车合作推出定制款,无疑有助于提升 OPPO 品牌地位:在商业领域,兰博基尼汽车将与OPPO分享销售渠道,消费者未来将有机会在兰博基尼汽车指定销售渠道购买到OPPO产品。在更广泛的市场推广领域,OPPO与兰博基尼汽车还将围绕汽车赛事、车展活动、新闻及产品发布会等市场推广活动开展合作。
根据IDC数据,在全球市场中,2017年OPPO市场份额为7.6%,位列全球第四。此次,OPPO凭借Find X正式宣布进军欧洲市场,将海外市场业务再度扩展。自2009年正式开启海外市场业务到现在,OPPO已将其海外业务划分为五大海外市场业务区,包括欧洲区、亚太区、南亚区、东南亚区、中东及非洲区,并在每个业务区组建独立的管理、运营和产品团队,以适应不同地区市场的本地化需求。
产品售价方面,OPPO Find X标准版(8GB+128GB)售价4999元,搭载SuperVOOC超级闪充的Find X超级闪充版(8GB+256GB)售价5999元;Find X兰博基尼版售价9999元;OPPO O-Free无线蓝牙耳机售价699元,同时Find X兰博基尼版将标配OPPO O-Free兰博基尼定制款耳机。其中,Find X超级闪充版、兰博基尼版以及O-Free无线蓝牙耳机将于8月上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