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AI市场支出为511亿美元,2028年这一数字将会进一步增长到10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8%。
数智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大势所趋,IDC中国副总裁、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指出:
AI正在对所有产业在生产力工具、客户互动、客户价值、产业链与生态、决策模式、商业模式六个方面进行着重塑。
这是所有企业正在面临的时代机遇,不过,对于身处产业数智化升级大潮中的企业而言,同样要面对还有ICT基础设施构建层面的三大挑战:ICT技术架构重构、ICT运维体系转型,以及ICT人员技能转换。
面向人工智能大变革的时代,为了帮助各行各业应对这样的挑战,本就长于ICT基础设施能力的华为,在7月24日的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上正式对外发布了两项计划:卓越护航计划和星星点灯计划。
这两项计划,也将是华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进一步推动服务体系升级的一个开始。
企业数智方法论
过去两年是全球人工智能大爆发的两年,在这两年里,我们看到,大模型的能力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演进迭代,由此也对行业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作为这一变化的亲历者,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2025上,给出了这样几组数据:
在生物医药领域,蛋白质结构预测从以往“数十年解析几万个”到现在“几年预测数亿个”;
在工业质检领域,缺漏检测率从5%降低到0.1%,降低了50倍;
在汽车驾驶领域,通过AI识别疲劳驾驶,事故率下降了27%;
在矿产开采领域,通过“AI矿山大脑”的应用,重大事故率下降了65%。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的真实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驱动业务创新、提升业务效率、保障业务安全方面的潜力所在。
尤其是今年年初DeepSeek的发布和开源,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应用大模型的门槛,让人工智能在更广泛的企业中应用落地成为可能。
在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大模型降本让AI平权成为可能双重推动下,企业如何迈出数智化转型第一步,乃至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贯彻到企业中,就成了大部分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吴辉结合华为自身数智化转型经验,以及服务中国诸多头部企业数智化转型经验,将企业数智化转型方法论总结为“三层五阶八步”:
三层是指,重新定义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持续运营智能应用;
五阶是指,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
八步是指,明确目标、场景识别、重塑流程、组织变革、数据和知识工程、AI建模与发布、AI融入业务应用、AI持续运营。
然而,对于企业而言,AI是一场重大变革,AI落地复杂、存在诸多挑战,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来保驾护航。
作为已经在全球170+国家和地区服务了30亿+数智业务用户的数智化服务供应商,华为这次对外发布了“卓越护航”和“星星点灯”两项重要计划。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华为的数智化服务体系再度升级。
两个计划,三个转变,华为服务体系再升级
作为全球数智化关键服务商,华为每年在研发上保持着千亿级投入,据华为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1797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20.8%。
而要服务好企业数智化转型,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还需要打造一支强大的服务团队,打造一个强大的服务生态。
据悉,截止2025年7月,华为拥有服务交付工程师20000+,认证服务伙伴6200+,伙伴认证工程师78000+,累计培训300万+人次,100万+认证人数。
这是华为在以往这些年里建立起来的数智化服务团队和服务生态,此次峰会上,吴辉指出,如今的华为就面向客户、面向体系、面向伙伴三个方面进行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面向客户,保障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
特别是针对已经深度使用ICT技术,对创新要求高的大型客户,华为打造了专属的服务团队。
以银行领域客户为例,以往IBM是通过端到端的模式在服务客户,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但也带来了成本高、弹性不够的问题,无法满足当下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于是就又了这些年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业务上云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客户形成了云-网-边-端业务体系架构,而以往的数智化服务商并没有一个角色能够端到端地对这些技术的整合、交付、维护整体负责,这成了新旧技术变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华为今年面向NA客户增设了SA团队,有专业的业务架构师团队长驻客户现场,提升服务满意度,与客户形成深度创新。
这也正是华为此次面向NA客户发布的卓越护航计划。
第二个转变是,面向体系,华为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通过“伙伴+华为”持续服务客户,实现全场景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面向体系打造了线上服务平台、O3伙伴服务平台,线下则是通过100+城市服务运营中心打造服务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全场景覆盖,将服务能力触达每个地市区县。
吴辉结合自身经验,特别介绍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他指出,华为数字化现场作业平台(ISDP)沉淀了华为20多年的工程经验,即便是在海外一些缺乏技术人员的国家,华为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快速在当地通过对普通员工的快速培训组建起一支专业交付队伍。
第三个转变是,面向伙伴,华为以赋能为主,与伙伴全方位深度协同。
华为不仅希望服务好大客户,针对如今碎片化的小场景、小客户的数智化转型,也都要服务到,吴辉指出,“全中国有300多个地市,2846个区县,我们要通过一年时间,在当地找到能力最强的ICT伙伴,将他们的工程师纳入到满天星计划中,我们也会和他们签署授权,让我们的服务团队延伸到每一个区县。”
这就是华为星星点灯计划。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华为正是希望通过这两个计划、三个转变,来实现全周期服务行业客户、全场景打造服务体系、全方位深度协同伙伴,推动各行各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顺利走上数智化转型道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
中国电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的xVerify系统,专门解决复杂AI推理模型的评估难题。该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包含多步推理过程的AI输出,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均超越现有方法,为AI评估领域提供了重要突破。
昆仑公司Skywork AI团队开发的Skywork R1V模型,成功将文本推理能力扩展到视觉领域。该模型仅用380亿参数就实现了与大型闭源模型相媲美的多模态推理性能,在MMMU测试中达到69.0分,在MathVista获得67.5分,同时保持了优秀的文本推理能力。研究团队采用高效的多模态迁移、混合优化框架和自适应推理链蒸馏三项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视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并将所有代码和权重完全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