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2025-11-04 15:06
分享至:
----..---.-...-/--...-.-......./-...-....-..--../-............-.- ----..---.-...-/--...-.-......./-...-....-..--../-............-.- ----..---.-...-/--...-.-......./-...-....-..--../-............-.- ----..---.-...-/--...-.-......./-...-....-..--../-............-.-
2025-11-04 15:06 周雅

作者|周雅

一座城市,无论是高楼林立、标志性建筑物、或是活力街区,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工业,但今天中国制造业却出现了一个鲜明对比: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拥有高效的协作网络、完整的产业链和有韧性的供应链,占据全球超过30%份额,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软件应用却显得分散,软件公司往往提供标准化的软件或平台,然后让客户自己去完成适配、定制或开发特定功能。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浩辰软件副总经理万世平

这是浩辰软件副总经理万世平最近在浩辰软件新品发布暨产品研讨会上抛出的观点,他随后讲出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们客户面临的挑战相当严峻,他们不得不自行进行内部集成,就像将一堆不匹配的拼图强行拼凑在一起,导致超过40%的创新资金落入效率黑洞。”

那么,工业软件究竟如何发展,就成为了这场会议试图回答的问题。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细看浩辰

在工业软件这个动辄“十年”为基本时间单位的赛道里,谈论增长和盈利总显得有些奢侈,这是一个由极高技术壁垒、漫长研发周期和强大用户惯性定义的领域,韧性或许比爆发力更重要。(曾经《软件工程通史》将软件发展划分为以10年为周期的阶段,例如20世纪50年代提出“软件”概念,到60-70年代形成CAD/CAM系统,再到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的融合发展,均以十年为单位推进。)

浩辰软件总经理陆翔,分享了他对工业软件赛道的三个理解:韧性、商业、全球化。

“我对工业软件的第一个理解是,这个赛道非常艰难,很多时候考验的不仅是从业者的爆发力, 更多是一种韧性。”陆翔介绍,浩辰软件从1992年的技术积淀,到2003年发布浩辰CAD软件,2007年开拓海外市场,2011年布局云化领域,2023年在科创板上市,再到2025年完成上市后的首次海外并购,完成了自主BIM软件的全球化布局。

他分享了一组数据:浩辰深耕工业软件三十余年,如今有超过700名员工、6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300人,拥有超过750家全球合作伙伴、各类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球超过175个国家、赢得上亿用户认可。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浩辰软件总经理陆翔

紧接着,陆翔抛出了他对工业软件的第二个理解:“要做好产品,还要做好生意。”他强调,“浩辰已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既能实现持续增长,又能保持规模化盈利的工业软件企业。”

全球化,是陆翔分享的第三个核心理解。他认为,“全球化不仅是检验和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路径之一,更是实现规模化收益的重要途径。”根据他的披露,浩辰软件自2007年开拓海外市场以来,距今海外业务的收入已超过公司总收入的40%。

但过去的“出海”更多是业务层面的产品销售。2025年,浩辰完成了上市后的首次并购——收购匈牙利BIM软件公司CadLine,该动作标志着浩辰的战略从“业务全球化”正式转向“组织全球化”。

CadLine是一家有着30余年历史的BIM软件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91年),其核心产品ARCHLine.XP已覆盖全球五大洲。CadLine创始人兼总经理Zoltan Toth在会上分享说,ARCHLine.XP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完全协调”(fully coordinated),用户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任何视图时,所有相关内容都会同步更新,无需任何手动操作,这极大优化了工作流程。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基于此,陆翔展示了“今天的浩辰”。一个由北京、苏州、上海、西安、太原及匈牙利六大研发中心构成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一支由创业元老与来自PTC、Autodesk、达索等世界级公司资深专家融合而成的“梦之队”;以及一个层次分明、协同发展的全球化产品战略生态,公司已在新加坡设立控股子公司,并整合海外业务及IP资产,在欧洲建立成熟的业务体系,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浩辰的全球化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浩辰的产品生态被划分为三个核心业务板块:

首先是CAD软件业务:这是浩辰的基石。不仅在2D CAD领域实现了对Windows、Linux、Mac、鸿蒙等全平台覆盖,更通过自主研发与并购,完成了向3D CAD和BIM的战略延伸,实现了产品矩阵的完整布局。

其次是CAD云化业务。通过面向个人用户(C端)的“浩辰CAD看图王”和面向企业用户(B端)的“浩辰CAD 365”,形成双轮驱动。其中,“看图王”已凭借超1亿总用户和1500万月活,成为全球CAD云化业务的佼佼者。

最后是互联网广告业务。基于“看图王”海量的用户基础,浩辰成功拓展了广告业务,构筑了一个连接用户、赋能生态的独特价值闭环。

但这只是第一步,一个全球化的组织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平台来承载其雄心。

平台重构

正如万世平所提到的,超过40%的创新资金因软件应用的适配与集成问题而落入“效率黑洞”,他强调业内人士“想要一个基于行业需求的协作平台,而不是通用型的一刀切解决方案。”

这揭示了工业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提供单一的点状工具,走向构建一个开放的、可协同的平台。为此,万世平正式提出了浩辰的“1+1+N”模型:

第一个“1”代表行业标杆客户:强调一切创新的源头是客户的真实业务场景。

第二个“1”代表浩辰CAD行业协同平台:浩辰自身作为技术底座,提供核心的CAD能力和跨平台兼容性。比如,浩辰平台全面覆盖Windows、Linux、macOS等全球主流操作系统,以及麒麟等国产OS,并深入到芯片、整机等每一层,为电力能源、工程建筑、机械制造等核心行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N”代表行业生态应用:浩辰联合独立的软件开发商(ISV)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据悉,基于浩辰平台发展的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在全球已超过530个。。

这个模型的核心,是浩辰角色的转变——从一个单纯的软件销售方,转变为一个生态的组织者和赋能者。我们在会上通过多方得知,这并非纸上谈兵。

来自泰国的AppliCAD PLC高级销售经理Amnaj Opasworakun分享了他们与浩辰超过17年的合作。他通过一组数据指出浩辰CAD解决方案在泰国的成绩:自2008年成为浩辰经销商以来,AppliCAD在泰国的客户数量增长了12倍以上;从2008年到2024年,业务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1%;而GstarCAD(浩辰CAD海外品牌)的订阅业务,近两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67%。

Amnaj Opasworakun精准分析了泰国市场的需求特征:价格敏感、注重性价比、高度看重DWG兼容性、稳定性和本地支持——而这些,恰恰是GstarCAD的差异化竞争力所在。他随后分享了三菱汽车、Pruksa地产等泰国知名企业采用GstarCAD后,在简化管理、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AppliCAD主要通过四个核心策略深耕泰国市场:首先是「本地化营销」,建立泰语官网,与本地KOL合作,用真实用户的声音做推广;第二是「构建生态合作体系」,与建筑商、渠道商乃至经销商合作,共同推广产品,比如与Apple经销商合作推广GstarCAD for Mac;第三是「强化技术支持与社群」,通过本地培训、网络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可靠的本地服务;第四是「推动数字化与电商布局」,构建多触点的在线销售体系。这些组合拳下来,使GstarCAD在泰国市场的客户数增长了超过12倍。

无独有偶。中集圣达因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赵春云,分享了其在2019年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他提到,转型的关键一步是端到端业务流程的梳理,其中PLM系统负责承接设计数据,跟上下游系统之间的交互极多。在PLM系统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图纸和BOM(物料清单)数据的批量提取、引用和变更,中集圣达因与浩辰进行了专项的接口开发。

赵春云还分享了一个细节。通过浩辰的生态伙伴,他们实现了标准场景(如鞍座设计)的快速出图,将原本需要半天的工作缩短至几分钟。更进一步,他们将气相管、液相管等非标件的设计规则提炼为数学模型,通过程序自动化生成,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

从客户、到渠道、再到海外经销商,浩辰正在试图编织一张巨大的价值网络,这张网络的根基是其CAD平台,而网络的扩张则依赖于无数个“N”的加入。这套打法并不新鲜,Autodesk和达索等巨头早已通过其应用商店和开发者网络证明了其威力。对于浩辰而言,挑战在于如何在保证平台核心技术领先的同时,为生态伙伴提供足够的价值,吸引它们加入并共同创造。

而要让这个平台在未来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引入新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AI。

AI路径

“我们必须以新的逻辑看待BIM。”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长聘教授顾明在会上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单纯的BIM软件必须与人工智能结合,AI+BIM才是未来工程建设行业真正的智能化工具。”

她认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在于海量、异构的「数据」无法被有效组织和计算。所以,BIM的本质不再是画一个三维模型,她将BIM重新定义为一种“组织数据的工具与方法”,其终极目标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一个可信的“空间数据库”。

为了实现这一点,顾明团队提出了一个概念——“空间语言”,借鉴大语言模型的跨模态机制,以IFC(一个开放的BIM数据标准)为基础,构建一种能统一描述几何、文本、实景等多模态数据的“空间语言”。

与此同时,该团队开发出了“跨模态空间数据智能引擎”,旨在实现“一模多用、一模到底”的目标,该引擎已经应用于深圳、上海等地的BIM智能审查中,通过将自然语言写就的建筑规范(文本模态)与BIM模型(几何模态)进行自动比对,实现了设计合规性的智能审查。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形成记忆开始,没有一个可信的记忆空间,人工智能应用可能成为一场灾难。”顾明警告说,而一旦形成了空间记忆,面向各种场景的智能体(Agent)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但决策权最终仍应掌握在人的手中。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浩辰软件副总经理邓力群

顾明的分享为浩辰的AI战略提供了高维度的理论框架。随后,浩辰软件副总经理邓力群,分享了浩辰的AI故事。邓力群明确了浩辰CAD AI的边界:“浩辰是CAD企业,不是纯粹的AI科技企业,所以我们的目标不是去训练一个通用的‘GPT-5’。” 基于此,浩辰不追求自研通用大模型,而是“基于成熟的大模型技术实现AI的应用落地”,并且“必须是以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驱动力”。

邓力群坦言,当前的大模型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在理解CAD的二维图纸或三维模型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空白。他认为,“能够解析CAD图纸和模型的垂类模型,正是CAD AI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也是浩辰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基础。”

他用一个例子,展示了浩辰CAD AI工具的应用流程。比如,用户打开一张建筑平面图,用自然语言提出需求:“测量这张图纸中所有房间的尺寸和面积。” 浩辰的AI系统会这样工作:

首先,通过大语言模型(LLM)理解用户的意图。

然后,调用浩辰自研的CAD垂类模型,通过AI图纸识别技术,解析图纸,找到所有“房间”的几何与数据信息。

接着,进行计算,获得每个房间的尺寸和面积数据。

最后,通过AI代码生成(AI Code)技术,生成可在浩辰CAD中执行的指令,将所有计算结果以标注的形式,自动放置在图纸的适当位置。

这个流程体现了浩辰的AI逻辑:通用大模型负责“听懂”,垂类模型负责“看懂”,AI代码生成负责“执行”,最终智能地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

考虑到构建垂类模型的难度,邓力群公布了浩辰AI发展的“三步走”规划:探索期、突破期和深化期。所谓“探索期”,是利用现有大模型与传统CAD算法结合,尝试推出一些AI模块;所谓“突破期”,是实现CAD AI核心技术突破,建立垂类行业模型,推出系列通用的CAD AI工具;所谓“深化期”,是深化AI在工程建设和制造业的行业设计应用,实现更智能的AI设计、AI生图等高级功能。

邓力群透露,公司目前正处于“探索期结束,启动突破期”的阶段。在探索期内,浩辰已经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并推出了三款AI功能模块:

AI渲染: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或草图,即可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渲染图。

AI楼梯:智能识别建筑图纸,自动完成符合国家规范的楼梯三维重建与设计排布,以减少设计师的重复性工作。

AI客服:能理解CAD专业术语,回复满意度超过90%,并能无缝转接人工,沉淀用户数据反哺产品优化。

新品矩阵

全球化、平台化和AI化,这一宏大战略最终需要具体的产品来承载,为此浩辰推出一个新产品矩阵。

首先是云原生3D CAD的突破。浩辰-ZIXEL 3D CAD,由浩辰与子虔科技共同推出。子虔科技CEO龚敏彦指出:制造业的设计,总是与沉重的工控机、昂贵的授权费用(动辄超过5万美元)、以及无法连接网络和AI技术的孤立工具紧密相连。浩辰-ZIXEL 3D CAD的使命,正是为了解决这两个痛点:一是提供性能强劲、稳定且价格合理的3D设计解决方案;二是助力行业从纯粹的桌面工具,走向由AI智能体驱动。

通过浩辰-ZIXEL 3D CAD,用户可以仅通过一台平板电脑,就能在咖啡馆等场景中,流畅做着复杂的工程设计。这是因为,浩辰-ZIXEL 3D CAD是一款100%云原生与微服务架构,它将计算密集型任务放在了云端,打破了3D设计对高性能硬件的依赖,让设计师可以在任何设备上(甚至是平板电脑)进行复杂的工程设计。其微服务架构支持快速迭代(按周发布小版本),并且原生集成了PLM系统,旨在打通从设计(EBOM)到制造(MBOM)的“单一数据源”。

浩辰软件,一家国产CAD厂商的全球化、平台化与AI化“三重奏”

浩科数智CEO李邵建

其次是AEC领域从CAD到BIM的完整布局。在大会现场,浩科数智CEO李邵建发布了「浩辰AEC设计软件集」并表明其开始在中国上市,「GstarBIM组件包」同步登陆精选海外市场。其中,「浩辰AEC设计软件集」整合了浩辰的CAD平台、CadLine的BIM技术(ARCHline.XP)以及浩科数智的研发能力,覆盖了勘测、建筑、结构、机电等六大专业领域,提供参数化BIM建模、集成分析与深化工具。

李邵建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景:设计师可以在浩辰CAD的2D环境与浩辰BIM的3D环境之间无缝切换,图纸与模型实时协同更新,数据通过IFC标准在全流程中畅通无阻。为了让这一切更具象,他分享了一个案例——浩科数智位于上海的新办公室,从头到尾完全采用浩辰AEC设计软件集完成设计与交付。

最后是核心产品浩辰CAD 2026。万世平在演讲中披露了新版本的性能提升数据:在Windows版上,常规操作提速20%,开图速度提升40%;在Linux版上,图纸打开性能提升55%。这些性能优化是其平台的基石。更重要的是,浩辰CAD 2026将通过“1+1+N”的协同模式,为电力、建筑、制造等核心行业提供更深入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其核心产品正从一个通用工具,向一个行业解决方案的基座演进。

三十余年的积累,让浩辰拥有了工业软件领域最宝贵的资产:庞大的用户基数、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穿越周期的韧性。如今,浩辰正在开启一段全新航程,这段航程的目的地,正如陆翔在演讲结尾所言,源于一个朴素的使命:“以客户为中心,让设计更高效,让协作更顺畅,让价值更持续。” 这正是一家历经三十余年锤炼的工业软件公司,对其未来航程所给出的顶层设计与价值锚点。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周雅

Miranda
关注科技创新、技术投资。以文会友,左手硬核科技,右手浪漫主义。
推荐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