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2014-02-28 08:58
分享至:
----..---.-...-/--...-.-......./-...-....-..--../-............-.- ----..---.-...-/--...-.-......./-...-....-..--../-............-.- ----..---.-...-/--...-.-......./-...-....-..--../-............-.- ----..---.-...-/--...-.-......./-...-....-..--../-............-.-
2014-02-28 08:58 黄雅琦

早就在去年作为概念产品曝光的东芝KIRA,姗姗来迟,终于在今年1月正式上市。这个号称为笔记本中“超跑”概念的超极本,究竟凭借怎样的自信与资本,占据着PC市场中“男神”级别的价位, 到底是名符其实还是华而不实?今天,就由小编来为您拨开迷雾,一起来见证笔电开山鼻祖东芝创造的又一巅峰产品,东芝KIRABOOK超极本。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以“KIRA”命名,就不得不提一段小插曲。

初次拿到本次评测机东芝KIRA时,笔者就倍感亲切,并不是它精工雕琢的工艺亦或是几近完美的性能配置,而是名字。相信看过日系漫画的朋友都知道一部名为《死亡笔记》的作品。剧里主人公叫夜神月,人如其名,犹如皎洁明月照亮夜空,给黑暗世界带去光明。因为拥有惩奸除恶的正义,被崇拜者尊称为“KIRA”救世主。是巧合是意外还是别有用心?东芝此次将全线最高端的工艺倾注到KIRABOOK制作上,相信也是寄予希望KIRABOOK能打破传统PC市场的僵局,作为一款具有象征与革新性的产品存在。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作为定位高端的超极本,全新东芝KIRA配置分辨率高达2560 x 1440的13.3” PIXELPURE窄边框高清触控屏,流线型勾勒、蜂巢结构加固的至薄镁合金机身,嵌入52Wh澎湃大容量电力、超长续航,量身定制的Harman/Kardon专业音响系统、震撼发烧,搭载第四代酷睿i7处理器,8GB内存和256GB高速固态硬盘的豪华配置,却仅1.35Kg的轻薄机身,硬件规格足以挑衅 “高富帅”MacBook Air 13。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东芝新一代KIRA笔记本是罕见的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拥有超高分辨率屏幕的超极本。单从KIRA Book拥有与谷歌Chromebook Pixel及Retina视网膜版MacBook Pro相抗衡的2560×1440分辨率显示屏来看,就已经非常诱人了。

下面是本次送测机东芝KIRA配置参数一览。注:本文配置皆以评测机为准。

东芝KIRA超极本评测:匹敌苹果Air 全面入侵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奖励设计:让AI学会智能使用工具的关键
    2025-04-23 17:39

    奖励设计:让AI学会智能使用工具的关键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 ToolRL:奖励设计是工具学习所需的全部
    2025-04-23 17:34

    ToolRL:奖励设计是工具学习所需的全部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 X-Teaming:使用自适应多智能体进行多轮越狱攻击和防御
    2025-04-23 14:08

    X-Teaming:使用自适应多智能体进行多轮越狱攻击和防御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 "思考操纵":用外部思考让大型推理模型更高效
    2025-04-22 16:43

    "思考操纵":用外部思考让大型推理模型更高效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