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超5亿。
去年315就曝光了Android手机中58%的应用程序都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而今年315晚会则踢爆了手机预装恶意安装程序。
图片来自羊城晚报
鼎开、大唐旗下高鸿等公司纷纷中枪,他们都存在向智能手机植入恶意软件等问题。
行货手机每一次手机分销都会可能产生新的预装,包括代理商刷机预装、连锁卖场预装、运营商营业点预装以及其他零售网点预装等,这些预装的软件变成了手机的“隐患”,有些恶意软件会偷跑流量、窃取隐私、扣费,而这些预装软件往往是不能通过普通渠道进行删除,消费者刷机后才能“清空”这些预装软件,而刷机后就要放弃质保。水货手机也会有刷机预装软件这一道程序。
现如今,手机已成恶意软件重灾区,我们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