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起,国内这种70、80、90后青春回忆题材的电影开始火起来,把一个时代的少年成长浓缩到校园里,在一个体制大背景下上演属于青春的小感情。
又到一年毕业季,缅怀过去伤感青春的电影,开始狂轰滥炸起来,而《同桌的你》今天公映,掀起了找同桌、重温当年情谊的小风潮,也印证了回不去的遗憾总是美好的。
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你们划过“三八线”,也一起补过作业,一起开过小差看电影,一起比过考试成绩。
这部电影技术角度和内容上不做多说,或许能打动人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你觉得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