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本周一,苹果在其于旧金山召开的2014年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一推出了最新版本的iOS移动操作系统。苹果已将这次iOS 8移动操作系统的推出称为是“自App Store推出以来最大的一次发布”,不过对Android粉丝们而言,他们没什么需要担心的。他们认为模仿是最真诚的恭维方式,因为苹果推出的许多“新”功能已存在于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中,并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iOS 8中,苹果改进了云照片和视频存储功能。此前,用户存储照片数量仅限于1000张,且存储时间长达30天。而在新的iCloud照片库中,照片会自动存储在云端,用户可从任一设备访存取这些照片。
而Android用户拥有的Google+ Photos照片应用,也会将用户所有图片自动同步至云中。与苹果不同的是,苹果仅为用户提供5GB免费存储空间,而谷歌为用户的图片和视频提供了无限的存储空间。
苹果宣布的另一项iCloud改进功能为iCloud Drive,一款类似于Dropbox应用的服务,可在云中存储文件。而除了Dropbox以外,Android和苹果用户均已拥有Google云端硬碟(Google Drive)。此外,iCloud仅为用户提供5GB的免费存储空间,而Google云端硬碟则为用户免费提供15GB,Dropbox最初免费提供给用户2GB的存储空间,用户可通过将其推荐给其他人可扩展存储空间至20GB。
iCloud Drive在iPhone、iPad、Mac和PC中均可用,而Google云端硬碟和Dropbox也支持Android系统。
苹果为其全新的QuickType输入法耗费了不少精力。这项全新输入法支持预判联想功能,能够根据你的打字习惯了解预测输入内容。除了QuickType输入法外,iOS 8还引入了对第三方输入法的支持。这一切听起来都不错,不过Android用户多年来一直能使用这些功能。
在众多输入法中,无论是谷歌官方输入法还是另一种流行的第三方输入法SwiftKey,均具有预测功能、手势输入等其他功能。
苹果用户终于能够在iOS 8上使用基本的小工具了。然而不同于Android系统,Android用户可在主屏幕放置小工具和锁定屏幕,但iOS 8用户的小工具将仅限于iPhone和iPad的下拉通知中心。
iOS 8的更新也对Siri进行了改进。苹果Siri语音助理新增了22种新命令语言,而且将能使用Shazam进行歌曲识别,购买iTunes音乐或视频,以及流媒体语音识别。此外,Siri应用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当用户将手机插入一辆汽车时,用户能通过说“Hey Siri”来启动Siri语音助手。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Android 4.4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主屏幕上的“OK,Google”语音命令启动Google Now应用,而Moto X用户还可以通过“OK,Google”激活手机。
如今,iPhone和iPad用户能够在不进入应用界面的情况下即可回复应用通知。用户只需将通知拉下来便可快速回复短信或是Facebook帖子之类的信息。
这一功能同样也存在于Android系统。例如,在通知菜单可以将一条Gmail通知快速存档,不过在你试图回应信息时,Gmail应用将会被打开。作为一款流行的第三方Android界面,CyanogenMod添加了能够快速访问或回复短信通知的功能。
TestFlight是苹果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的一项技术,有了这项技术,一款应用正式在App Store上发布前,iPhone和iPad用户便可进行测试应用。这其实不足为奇,毕竟谷歌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允许Android用户测试应用。
苹果App Store的另一项改进功能便是苹果所谓的“应用程序预览”,这项功能允许用户在下载某一应用前观看这款应用的视频演示。而Android开发者一直能够在Google Play上添加他们的应用视频演示。
在全新的iOS 8中,苹果iMessage应用也得以更新。iMessage用户可以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并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位置。此外,用户还可以设置在指定时间后自动销毁音频和视频信息,正如在Android和iOS系统上都很有名的Snapchat(阅后即焚)功能。而另一款流行的跨平台消息传递应用WhatsApp同样允许用户与联系人分享自己的位置,并支持用户发送音频和视频信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研究提出了"高效探测"方法,解决了掩码图像建模AI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通过创新的多查询交叉注意力机制,该方法在减少90%参数的同时实现10倍速度提升,在七个基准测试中均超越传统方法。研究还发现注意力质量与分类性能的强相关性,生成可解释的注意力图谱,展现出优异的跨域适应性。团队承诺开源全部代码,推动技术普及应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LAIMSPECT系统,通过层次化分解复杂争议、智能检索相关文献、多角度收集观点的方法,将传统的"真假"判断转变为多维度分析。该系统能够自动构建争议话题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观点及其支撑证据,为科学和政治争议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已在生物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验证有效性。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情感认知融合网络(ECFN),让AI能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表达情感。该系统通过多层次情感处理架构,在情感识别准确率上比现有最佳系统提升32%,情感表达自然度提升45%。研究突破了传统AI情感理解的局限,实现了跨模态情感融合、动态情感追踪和个性化情感建模,为医疗、教育、客服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前景。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让AI在战略游戏中学会复杂推理。研究发现AI通过游戏竞争能发展出类人思维能力,在逻辑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这项突破性成果为未来AI在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展现了通过模拟人类学习过程培养真正智能AI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