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昨晚出席了美国HBO频道的“Last Week Tonight”节目,并与主持人约翰·奥利弗(John Oliver)展开了深刻而有意义的对话(至少霍金的谈话是深刻而有意义的),并认为机器人可能“比我们聪明”。
当奥利弗问及霍金他最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什么事情时,霍金回答说:“虚时间(imaginary time)。”
他说道:“虚时间就像是宇宙空间中的另一个方向,这是我的作品中还未被科幻小说家使用过的一则假说。”
说实话,尽管所有的科幻小说只是在科学家的作品中加入了血和性等元素,那为什么没有科幻小说作家在虚时间的基础上创作故事呢?霍金说道:“他们不理解虚时间。”
当然,笔者也不能假装理解什么是虚时间。无论如何,它是一种与时间有关的东西,与每天侵蚀我们的时间朝着不同的方向运行。
不过,奥利弗最希望了解的是人工智能。与众多人工制成品一样,人工智能对人类而言也可能是有害,甚至是致命的。
霍金对此非常肯定:“人工智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危险。”
但肯定不是在谷歌那群好男孩的掌握之下吗?霍金认为,这或许将与谷歌那些好男孩的想法无关。因为一般的机器人可以“进行设计改进它自己,使得它们自己比我们所有人都更聪明。”
奥利弗继续问道:“那为什么我不应该为能够与机器人战斗而感到兴奋呢?”
霍金给出的回答很干脆:“你会输掉。”
奥利弗开始担心之前根本不是霍金在与他谈话,而有可能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计算机在同他问答。霍金(或假装霍金的机器人)回答说:“你是个白痴”。
但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本质吗?尽管我们认为我们什么都知道,至少当我们对自己诚实时,我们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都是傻瓜。我们所不知道的要远远超过我们所做到的。
事实上,考虑到世界上可能有很多平行宇宙,奥利弗怀疑是不是在某个平行宇宙里,他可能会比霍金聪明。
“是的,”霍金回答道,“而且还有一个宇宙,在那里你很有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