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概念在电视领域的火热程度,绝不亚于高温橙色警报下的北京天气。4K是目前很热的显示器词汇,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缩写,更多是一个约定成俗的叫法。它是比全高清更清晰的显示技术,其常见的分辨率达到3840x2160和4096x2160像素两种规格,是全高清的4倍,被称之为超高清。
在笔记本领域,4K的出现也有着必然的理由。自从苹果发布了高密度的视网膜Retina屏后,各大PC厂商也开始了对于笔记本屏幕分辨率的追逐。特别在这个手机已是1080p的高清年代,人们的眼睛也变得越来越挑剔,而还固守在1366x768分辨的笔记本显然不太和谐。
目前采用4K分辨率的笔记本其实不多,在今年的CES消费电子展和Computex展上,便出现了几款搭载4K屏幕的笔记本,当中就有东芝的Satellite P50t、Tecra W50、联想IdeaPad Y50以及华硕Zenbook NX500。这几款机器的屏幕尺寸均为15.6英寸,分辨率为3840×2160,屏幕精细度高达283ppi。
相较于大屏电视,4K分辨的笔记本对屏幕尺寸提出了硬性要求。因为分辨率越高,像素点也就越高,但如果屏幕尺寸过小,就会导致像素点排列非常密集。那么在4K分辨率下,很可能笔记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字体过小的情况,虽然对系统字体进行缩放后可以解决,但超高分辨率带来的宽广视角也因此减弱许多。
其实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更高的分辨率显然更适合多窗口应用和更好的照片和视频细节显示,但是4K屏幕对性能、续航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现有的第三方应用也很难支持4K屏幕。除了屏幕尺寸局限外,笔记本电脑4K普及艰难更在于:Windows系统对高分屏显示支持不佳和硬件不过硬。
其实对于很多OEM厂商来说,并不是他们不想采用高分屏,而是Windows系统对高分屏的支持并不理想,尤其是高分屏下过小的字体,对眼睛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来调节缩放比例,但是软件方面的缩放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游戏玩家来说,4K笔记本可能显得并不那么美好。因为在目前的游戏市场,满足运行1080p分辨率的游戏已经需要中高端显卡配备,倘若要用上4K分辨率的游戏,那么笔记本的所需要的配置就可想而知了,而此时的功耗跟散热恐怕也是一个不得忽视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4K笔记本的价格也可能不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IT产品的性能逐年提升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4K的优势比如极致视觉体验是其他分辨不能达到的,但我们也看到了4K分辨率笔记本的一些艰难阻碍,比如对于尺寸上的要求、硬件显卡的配备,不太平易近人的价格。虽然当下我们还看不到4K在笔记本的实用性,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潜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现代大语言模型就像一栋拥有数百个房间的豪华大厦,每个房间(或称为"层")都执行特定的功能,共同协作完成复杂的语言理解和生成任务。然而,这些模型的规模已经变得如此庞大,以至于只有拥有高端计算资源的机构才能负担得起它们的运行成本。这就像一辆耗油量极大的豪华跑车,普通人负担不起它的燃料费用。
想象一下,当你在解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你不仅需要给出答案,还需要详细解释每一步推导的理由,不能有任何逻辑跳跃或假设——这就是形式化数学推理的严格要求。
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音助手,比如Siri或ChatGPT。它们通常是这样工作的:你问一个问题,它回答,然后安静地等待你的下一个指令。这就像是一个只会被动回应的服务员,永远等待你的呼唤。而Voila团队认为,真正高级的AI助手应该更像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好朋友或队友,能够自然地融入你的生活节奏中。
想象一下,你正在参加一场料理比赛,有两位评委。第一位评委只给你一个分数,而第二位评委会详细解释你的菜品在口感、创意和技巧上的表现如何,然后才给出最终评价。显然,第二位评委的反馈对于你改进厨艺更有帮助。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开发了能像第二位评委那样工作的AI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