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电脑开机的那声“噔噔噔噔”,而英特尔这个品牌也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中,英特尔这高大上的企业与深圳本土的OEM/ODM们就像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但是事实上,两者正在进行深度合作,让深圳的创新产业链更具活力。
说起PC市场,不可否认英特尔的“一哥”地位。但是换到移动终端市场,情况却并非如此,在IDF2014上,英特尔CEO科再奇承认英特尔错失了平板电脑的市场,但是现在正在加速追赶中。
今年,英特尔全力推进平板电脑这一核心战略,并且制定了平板电脑的4倍成长计划,即2014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增至四千万台。英特尔(中国)产业链营销总监洪力表示,完成今年的目标有挑战,但是问题不是很大。
另据坊间传闻,英特尔2014年全年的资源约有7成投向平板电脑市场。这些都说明了英特尔想在平板电脑领域大展拳脚,用实际行动缩短与“先头部队”的距离。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而且随着当地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深圳速度”已经受到了全球的瞩目。其实,英特尔与深圳产业圈合作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英特尔在深圳举办过多届的超极本产业高峰论坛。
英特尔与深圳的合作正在逐步加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与微步电子、酷比魔方、亿道数码、驰为智能数码、昂达电子等多家平板电脑配件及相关厂商展开密切合作。
微步电子副总经理刘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产品已经占了微步电子85%以上的产品份额。
酷比魔方营销总监王书军也表示,希望今年搭载英特尔芯片产品能够占到30%-50%的份额,酷比魔方也会积极地把英特尔芯平板推向市场,目前效果非常好。
洪力指出,在平板电脑领域,会出现市场的细分以及新的蓝海市场机会,但是对产品设计、产品特性、品质的要求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有创新精神,这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也要与互联网服务等进行有机结合,这也会给利润、盈利模式带来新的变化。
英特尔与深圳本土的OEM/ODM们合作显得诚意十足,不仅为他们提供从品牌、产品乃至营销等全方位的支持,还在深圳成立了智能设备创新中心,投资1亿美元建立英特尔战略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为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资源以及资金。
不仅如此,英特尔还面向深圳本土的合作伙伴推出交钥匙解决方案、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
酷比魔方营销总监王书军表示,酷比魔方用的不仅是英特尔的芯片,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思想。而这一系列动作,也让深圳本土生态圈看到了英特尔满满的诚意。
科再奇曾表示,英特尔在中国做了许多投资,这些都说明了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及投入。
英特尔在前年开始涉足平板电脑市场,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品牌、技术、工艺、服务等优势,给了合作伙伴很大的信心。
品牌:大家已经习惯打开电脑就是“噔噔噔噔”,这也是英特尔芯电脑的标志。英特尔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得到了全球用户的认可,这是来之不易的资源。
技术:英特尔芯片具有很多先进的特性,像超线程技术、分支预测技术、智能缓存、睿频技术等,而这些技术也被沿用在了平板电脑的芯片中,英特尔给用户带来更加快速、流畅的操作体验。
工艺:英特尔拥有的多家晶圆厂,不仅有精湛的制程工艺,还能保证英特尔芯片的稳定出货。在今年的Computex上,英特尔推出了全球首款14纳米无风扇移动PC参考设计——Core M产品线。
服务:英特尔的研发及销售团队都十分专业,而且愿意与客户直接沟通,给本土厂商提供快速的支持。而且英特尔有很多销售渠道,包括欧洲、美国、京东、淘宝,甚至四、六级城市的电脑卖场,这些资源都会帮助OEM出货。
“接地气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大上的英特尔在移动终端领域做了很多尝试,如何接地气儿,并且做出符合中国范儿的产品是英特尔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洪力在接受访问时用了一个比喻,大厨拥有最好的食材,但是用错了调料,导致口感不佳;而与瑞芯微合作,能够让英特尔了解中国人的“口味”,做出口感最佳的“实物”,这也是英特尔在积极做的尝试。
去年全球平板机芯片出货量大约2.5亿,而瑞芯则占了30%的份额,约4000万的出货量。英特尔与瑞芯微将联手生产SoFIA 3G平台的入门级价位平板芯片,英特尔公司总裁詹睿妮在今年Computex上表示,预计搭载SoFIA芯片的产品会在2015年初登陆市场,价格会超乎想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