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周五报道称,欧盟正在准备对Google展开正式反垄断调查,调查Google是否在非法利用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打压竞争对手的应用和服务。
据悉,欧盟对Google的调查基于向移动设备厂商发出的调查表。欧盟更感兴趣的是,是否有证据表明Google向设备厂商和运营商施压,要求它们不得安装竞争对手的应用和服务。
欧盟还向移动公司调查,它们是否反对Google的“反碎片协议”,即Google要求以打包方式预装其全部应用。欧盟还想知道,Google对移动公司这种态度的反应。
过去2年,Google在欧盟一直面临反垄断难题。2月份,Google与欧盟就与搜索有关的反垄断调查达成了临时和解协议。但欧盟竞争专员杰奎恩•阿尔穆尼亚(Joaquín Almunia)表示,他将因竞争对手的反对重新考虑与Google达成的反垄断和解协议。
对Android业务的反垄断调查将使Google在欧盟陷入更大的困境,尤其是在与搜索业务有关的反垄断调查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
有媒体报道,欧盟去年曾向部分公司调查它们与Google达成的Android授权协议。华尔街日报称,从现在来看,问题要严重得多,收到新调查表的公司要求在9月12日前回答调查表上的问题。
Google发言人向CNET发表声明指出,“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只使用Android,而不使用Google的其他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只使用Google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而不使用Android。Android的问世刺激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使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已经对Google与Android有关的协议进行了深度评估,认为不存在法律问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研究提出了"高效探测"方法,解决了掩码图像建模AI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通过创新的多查询交叉注意力机制,该方法在减少90%参数的同时实现10倍速度提升,在七个基准测试中均超越传统方法。研究还发现注意力质量与分类性能的强相关性,生成可解释的注意力图谱,展现出优异的跨域适应性。团队承诺开源全部代码,推动技术普及应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LAIMSPECT系统,通过层次化分解复杂争议、智能检索相关文献、多角度收集观点的方法,将传统的"真假"判断转变为多维度分析。该系统能够自动构建争议话题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观点及其支撑证据,为科学和政治争议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已在生物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验证有效性。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情感认知融合网络(ECFN),让AI能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表达情感。该系统通过多层次情感处理架构,在情感识别准确率上比现有最佳系统提升32%,情感表达自然度提升45%。研究突破了传统AI情感理解的局限,实现了跨模态情感融合、动态情感追踪和个性化情感建模,为医疗、教育、客服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前景。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让AI在战略游戏中学会复杂推理。研究发现AI通过游戏竞争能发展出类人思维能力,在逻辑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这项突破性成果为未来AI在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展现了通过模拟人类学习过程培养真正智能AI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