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亮相以来,不少人就翘首期盼着Moto 360这款Android Wear可穿戴设备的到来。
与以往任何一款新品发布的大张旗鼓布置来看,Moto 360的到来可以用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
据称,摩托罗拉在当地时间9月4日新品发布会上与记者们签署了保密协议,所有Moto产品细节都要等到北京时间5日下午2点才能公布。
经历了一宿的扑空等待,在浓浓睡意与黑眼圈中,我们终于迎来了Moto 360智能手表,这位在百花齐放可穿戴时代里的大咖。
从外观上来看,这款圆形外观,打破了之前几乎所有智能手表给人留下的印象,它真正地回归了手表形态,相比此前业内流行的方形设计,这种外观更加圆滑美观。
Moto 360 配备一块1.56 英寸 320x290 分辨率的屏幕,搭载 Android Wear 系统,4GB 存储空间以及 512M 运行内存,表身通体由316L级别不锈钢打造,包括表带重量只有49克,有黑色和银色两个版本,分别搭配黑色与灰色的真皮表带。
与其他Android智能手表的塑胶表带相比,Moto 360的表壳与表带设计更为适合人体手腕弧度,皮质表带与手腕贴合地非常舒服。
当然,皮质表带的防水性能也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好在Moto 360采用的是康宁公司的金刚玻璃屏,并且支持IP67级别的防水防尘,据摩托罗拉官方介绍Moto 360可以在1米深防水30分钟。
在苹果未出手之前,可穿戴设备市场基本上是谷歌一家独大的节奏。其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风生水起,和苹果的iOS分庭抗礼,各有优势,在可穿戴设备领域,Android Wear也验证了智能手表去APP化的构想。
和其他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一样,Moto 360也可测运动和心率。在与Android智能手表配对之后,便可接收各种邮件、短信、提醒等各种未读信息,并在手表上查看天气、导航、股票等信息。
Moto 360的左侧表身有一个麦克风孔,右侧按键很像是传统手表表链。为了保证设计一体性,这款手表采用无线充电,带有充电底座。电池可以坚持1-2天,但为了保证连续使用,还是需要每晚充电。
据悉,Moto 360将于9月6日在百思买、谷歌Play以及摩托官网上销售,定价249美元(人民币1550元)。另外,搭配黑色与银色不锈钢表带的版本将在秋季晚期销售,售价299美元(人民币1850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M Intelligence联合多所知名大学揭示了音频AI系统的重大安全漏洞,开发出名为WhisperInject的攻击方法。这种攻击能让看似无害的音频指令操控AI生成危险内容,成功率超过86%,完全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研究暴露了多模态AI系统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十亿智能设备构成潜在威胁。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研究将该领域归纳为四大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分析了从RLHF到可验证奖励范式的政策优化策略演进,并识别出样本效率、泛化能力和安全部署等关键挑战,为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地图。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通过OmniEAR基准测试揭示了当前AI模型在物理世界推理方面的严重缺陷。测试显示,即使最先进的AI在明确指令下能达到85-96%成功率,但面对需要从物理约束推断行动的任务时,成功率骤降至56-85%。研究发现信息过载反而降低AI协作能力,监督学习虽能改善单体任务但对多智能体协作效果甚微,表明当前架构存在根本局限性。
纽约大学和Aimpoint Digital Labs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Transformer模型训练中"大规模激活"的完整发展轨迹。这些影响力比普通激活大千倍的"超级激活"遵循可预测的数学规律,研究者开发出五参数公式能以98.4%准确率预测其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模型架构参数如注意力密度、宽深比等,可以在训练前就预测和控制这些关键激活的行为,为设计更高效、量化友好的AI模型提供了全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