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貌似快变成了一个身上挂着广告牌的男人,牌上写着:“末日就要来临了。”
他不仅警告我们外星人可能会摧毁人类,还担心人工智能或许也会摧毁人类。
如今他又察觉到一个威胁,而这个威胁可能不仅仅会终结地球,而且会终结整个宇宙。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霍金正在为上帝粒子(the God particle)感到担忧。物理学家们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用大型强子对撞机 (Large Hadron Collider)进行实验期间发现了上帝粒子,对于解释世界上的物体为何会有质量这个问题,上帝粒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一本名为《Starmus》的新书收藏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天文学家发表的讲座,在该书前言中,霍金担心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他写道:“希格斯粒子可能会在1000亿吉电子伏特(GeV)以上高能量水平下变至亚稳态,这个潜在的特性令人担忧。”
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呢?霍金解释道:“这大概意味着,宇宙可能会遭受灾难性的真空衰变,届时这一真真空泡沫会以光速膨胀。这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发生,我们不会看到它的到来。”
在人们准备将其挚爱的人送至一些遥远的恒星来避免这场灾难前,霍金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希望,但仿佛还是带着一丝苦笑,他说道:“一个能够达到1000亿吉电子伏特能量的粒子加速器的规模将比地球还要大,而且这一实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太可能获得资助。”
从理论上说,他的担心在本质上或许有效,但它们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不过,你一定会对霍金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感到疑惑。首先,由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霍金失去了100美元的赌注。接着,他在去年沉思后表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后,物理学变得不那么有趣了。
然而不管怎样,鉴于他认为我们能留在地球上的时间只剩大约1000年,那么在机器人拥有自己的想法消灭人类之前,还不如好好探索每一种可能场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