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阿里巴巴昨天攻陷了朋友圈和微博,纽交所成功上市,造就了诸多富翁,也成就了媒体狂欢。狂热过后,展望未来,思考再三,不禁为阿里巴巴捏一把汗。
亟需证明海外市场实力
说阿里巴巴是一个中国公司,可能马云会很不高兴,因为阿里巴巴有国际贸易业务,但是整体而言,其业务主体都还是在中国,它并不是一家跨国公司,虽然身背庞大的市值光环,但是它在海外的影响力仍是短板。
阿里巴巴在海外远不如亚马逊、eBay那么强大,当然我们提到的这两家在中国的业务做得也就那么回事儿。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为了维持投资人的预期,其势必要开拓海外市场,以期寻找更多引爆点。
CBSi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提出,阿里巴巴应该和亚马逊等美国知名的电商合作,也需要和国外的商业、物流等巨头们合作,把国内的O2O优势对接到海外市场,或者开辟出一种全新的模式。
我同意。阿里巴巴需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来让“外界”认可,在中国,阿里巴巴拥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关系网、势力范围,这是中国互联网生存法则,吞并屯兵,搭筑高墙。但是海外的企业并没有像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那样张狂,他们轻易不会涉足对方的领地,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特长。
中国电商竞争愈加惨烈
阿里巴巴上市,在中国要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这一方面是它自己主动发起,另一方面是此前刚刚上市不久的京东发起,而另外一个发起者是腾百万,这两派势力都不容小觑,京东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人们认可度较高的电商基地,腾百万虽然还在雏形,而且这三家联手的未来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财大气粗的这三家公司肯定是要做点什么。他们的炮筒首先对准的可能就是脱胎换骨的阿里巴巴。
当然,目前万能的淘宝是没有对手的,因为其已经在C2C江湖打拼到了一定境界,之前做C2C的那几位也早已经淡出。我依然会在淘宝上淘一些东西,但是略微大件的东西首选京东和天猫了。生鲜啊日用品啊,不会选择在阿里巴巴系内下单。
今年的双11还搞不搞?还是大搞?还是全球联动搞?背负了投资人期待和华尔街束缚的阿里巴巴,能够带来多少惊喜?
你不割肉,对手反扑。
况且,对,况且,跟在后面的还有很多家,当当啊、苏宁啊、亚马逊中国啊,个个不是善茬儿,是生是死,大家都要拼。
阿里云或借机崛起
其实我看好的并不是阿里巴巴原生的电商业务,而是阿里云。
阿里云如今在中国那是不得了,其不仅依托于阿里巴巴强大的客户资源,而且近日已经开始进入政采名列,这是微软、IBM、亚马逊AWS等外商云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又有什么法子呢?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阿里云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方面,上市之后,它有更加高大上的品牌知名度,由此会有更多的用户知道、或者选择阿里云;另外,阿里巴巴这种打造平台的做法——最明显的例子是,8位客户代替董事会敲钟,会让它梳理出更多的成功案例,这算是云计算推广的一种杀手锏。
另外,顺便提一句,在一场席卷全国的去IOE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觉得的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或将带动中国用户的IT系统走向另外一个领地。
阿里巴巴努力甩掉了IBM小型机的影子,似乎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但是诸多圈内人都表示了:光鲜的去IOE背后,阿里巴巴冷暖自知。
支撑这家市值猛冲美国榜单的企业,其IT系统和技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然,云模式交付,轻巧,但是同样要面临如狼似虎的对手。国内香喷喷,海外如何走?课题多多。
上市不易,请呵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