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正在不断把“触角”向供应链上游延伸。继今年上半年天猫电器城联手聚划算包下美的、九阳等十大知名品牌12条小家电生产线后,此次又新增skg、飞利浦、沁园、美妙、东菱等5个品牌12条生产线。9月24日至26日,这些产品将以天猫+聚划算网络定制、规模化生产方式,面向网购消费人群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而随着供应链合作的紧密,天猫、聚划算还联合品牌商提供了超越线下的小家电服务——产品若遭遇质量问题,365天全年包换,以换代修。
定制包销品类增加
据悉,线上线下价格竞争让厂商“左右手”互搏,通过网购定制款来区隔一度风行。不过,以前品牌商网络定制款在全网销售,并不专为某一平台生产。而天猫“包销定制”合作模式,是厂家专辟天猫网购款生产线,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产品中间成本被剪掉,价格可谓“裸奔”,更有机会买到高性价比产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定制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利用了阿里平台的开放大数据。
今年上半年,天猫电器城与美的、九阳、苏泊尔、小狗、科沃斯、长帝、贝尔莱德、铁三角、艾美特、天敏等10大品牌深度合作包下12条生产线,以大数据筛选消费者评价,产品功能、颜色喜好,确定定价区间的方式推出12款天猫定制款。截至目前,12款产品,总销量已达60余万台。其中艾美特一款风扇在今夏卖出12万台。“部分天猫定制产品数量已超过品牌商全年20%的产能。”天猫人士透露。
借助大数据,网络定制款的热销也引发更多小家电品牌的热情。此次SKG、飞利浦、沁园、美妙、东菱等品牌也加入天猫小家电深度合作阵营,并带来原汁机、电动剃须刀、直饮净水机、按摩足浴盆、面包机等全新生产线,丰富了天猫网购包销定制品类。
比如,SKG原汁机,就针对网购用户人群对健康的追求,通过不同转速应对不同水果榨汁的方式找回“被偷走的31%营养”;东菱面包机,以手机云端APP的云菜单方式,提供125款食谱,根据不同食谱需求,设定不同程序度制作,简便易操作,以网络定制的方式,也使得价格从1000多的市售价降至不到400元。
SKG董事长刘杰表示,天猫对品牌时尚化的追求和对产品的高门槛定位,与SKG不谋而合。SKG此次根据天猫数据不断改进产品,最终成为合作伙伴;而天猫包下生产线的规模定制方式,使生产效率提升了5倍,供应链效率提升了3倍,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网购小家电无忧 定制机型“全年包换”
天猫电器城小家电类目负责人陈亮表示,此次天猫电器城联合聚划算数据化选品,同时通过在消费分析、货品定位、定价策略、日常销售等方面与商家共创互动;天猫小家电成本精算师更介入网购定价环节,确保消费者获得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同时与品牌联动,借助各品牌明星代言人优势,比如SKG代言的SKG女神团组合、曾志伟代言的美妙足浴盆等,联合营销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聚划算则引爆小家电销售——9月24日开卖12小时,苏泊尔球釜12小时销售突破一万台,科沃斯单品销售总额突破600万。
随着品牌合作深化,服务方面也全面升级。“品牌商对品质很有信心,此次还推出了365天全年包换的服务。也就是说,如果购买的小家电在一年内遭遇质量问题,一经投诉查实,凭网购单号,就能更换新机。”他说,“这也是体验式消费服务,让大家网购后顾无忧。”
天猫:垂直化“野心”
天猫为何要向上游延伸?在此前天猫年度战略会上,天猫总裁王煜磊介绍,今年天猫定位“时尚化”,在行业线则采取“垂直化”方向,从招商到后端服务和商家绑定更紧密,以期给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和货品。此次天猫电器城深度介入供应链上游,提升网络定制化程度,为未来的C2B消费者个性定制做足准备。
事实上,除小家电之外,年初以来,天猫发力手机、3C等各垂直领域:比如,在手机行业,与国内中兴、华为、酷派等主流手机品牌商和通信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618当天手机销量破百万台;在3C领域,联想互联网品牌小新等也在天猫电器城首发。
天猫看重的是3C网购市场规模。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 《2013年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B2C家电网购市场规模首超1000亿元,达到1332亿元;3C家电网购市场规模占整体线上渠道销售量的19.4%,年增长率达到5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