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苹果向用户推送iOS8正式版。iOS8加入了第三方输入法、来电显示和健康应用、智能家居平台等全新特性,被誉为苹果“有史以来极其重大的iOS版本”。但是iOS8正式版推送以后,升级率却不太乐观。移动营销公司Fiksu的数据显示,iOS8发布18小时后只有7.92%的用户完成升级,远低于去年iOS7同期16.9%的水平。在iOS8正式版发布24小时后,完成升级的用户也仅有17%,远逊色于去年的iOS7,甚至比前年的iOS6还稍差一些。是什么原因使得iOS8升级率这么低?不升级iOS8的理由又有哪些呢?国内专业的iOS平台PP助手为你详解。
(图1:iOS8相较之前系统的升级率)
预留空间太坑爹 低内存用户伤不起
9月18号,果粉们终于等来了iOS8正式版的推送,但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很多果粉却陷入了“内存不足”的困境。iOS8正式版升级需要预留至少4.6G的内存空间,很多16G版本的果粉不得不大量删除应用和照片、视频等,而对于8G版5C用户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在iOS8发布之后,果粉们之间的问候语已不是“你升级iOS8了吗”,而是“你删了多少东西”。
(图2:PP助手垃圾清理)
不过,你如果真想升级iOS8,可用PP助手的垃圾清理功能先清理一下手机中的垃圾文件,释放内存,并通过电脑端的iTunes进行升级,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内存空间。
4S升级卡成狗 新功能丢失不能愉快玩耍
(图3:4S用户反馈升级后卡成狗)
在今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宣布iOS8兼容iPhone4S及以上设备,这意味着iPhone4已被抛弃。虽然4S仍能升级iOS8,但512MB内存和A5处理器跑起iOS8无疑是非常吃力的,有4S用户升级后表示“卡成狗”。更糟糕的是,由于硬件配置问题,iPhone4S升级iOS8之后AirDrop和HandOff等新功能却丢失了,这还怎么愉快玩耍?
新功能跳票+应用闪退
iOS8因加入全新的健康应用、智能家居平台以及其他新特性而被用户所期待,但在iOS8正式版中,Health健康应用却因程序错误无法使用,导致与之相关的第三方应用也暂时下架。而支持跨设备共享的iCloud Drive功能也跳票到10月OS X10.10正式发布后才可升级。另外,很多用户反馈升级iOS8之后出现应用闪退现象,特别是V5版iPhone5更是严重到短信、设置都会闪退,经过DFU重刷(刷之前抺掉所有设置)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iOS8不能越狱 新系统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普通用户或许会在升不升级iOS8的问题上纠结许久,但对于喜爱越狱的用户来说,不升级iOS8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iOS8不能越狱。虽然iOS8支持第三方输入法和来电显示等开放性功能,但对于习惯了越狱后为手机安装功能强大的手势、美化等插件的用户来说,iOS8的开放极其有限,与越狱后的自由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目前,国内外的越狱大神如盘古、越狱梦之队Evad3rs等都在为iOS8越狱努力着,相信iOS8越狱不会让果粉们等太久。
当然,iOS8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升级率,还需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作为国内最专业的iOS助手,不管你是否升级iOS8,PP助手都能为你提供海量资源免费下载和周全的文件管理服务。PP助手目前拥有超过93万越狱资源和35万正版资源,覆盖最新最热门的应用游戏和壁纸铃声等,无论你用的是iOS7.1.2还是iOS8系统,PP助手都是常伴你左右的最佳机友。
(图4:PP助手)
PP助手电脑版下载地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