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入华十年,一直紧随着中国经济的脚步,虽然市场不乏风云变幻,但AMD仍保持着不变的成长动力。产品层面新品迭出;APU14 BEIJING技术创新大会的完美召开;十月,新晋CEO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上任20天的环球之旅首站到达中国北京,这一切都对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市场仍然是重中之重。
十年助力大中华区业务发展
成功学的样本都告诉你一个事实,成功从不是偶然的,都是合作与共赢的结果。随着众多合作伙伴在中国的崛起,同时作为增长最快、业绩最好的市场,AMD大中华区从诞生之初就拥有巨大潜力。经过十年的发展,AMD大中华区已逐渐成为AMD全球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AMD大中华区总部落户北京;同年12月,AMD后封装工厂于苏州落成;2006年,AMD上海研发中心(SRDC)诞生,这一系列的布局标志着AMD在大中华区的发展进入全面加速阶段。随着大中华区职能部门的不断健全与完善,AMD也深化与加强同各大OEM伙伴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5月,APU14 BEIJING技术创新大会首次在华举行,这好比一个强烈的信号告诉业界:AMD又回来了。10月,AMD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在上任短短几周时间,就开启了全球访问之旅,第一站就是中国,这再次充分凸显AMD大中华区在全球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转型巾帼英雄再造“幸福”AMD
心态无敌,这似乎是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大中华区在这十年的发展离不开AMD总部的多维度的立体支持。从策略的制定到执行,不断凭借强大的创新理念,开放的心态在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2012年,IT产业遇到了冬天,为了迎合市场变化,AMD管理团队当即制定出“三步走”战略。目前,AMD在架构重组、加速业务发展和全面转型的三步走战略执行上进展顺利。今年7月1日,AMD宣布推出新的长期战略转型举措,把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整合成两个大型事业部。计算与图形事业部合并了AMD公司客户端、消费级显卡、专业显卡业务以及相关产品设计和销售职能。企业、嵌入式与半定制事业部合并了AMD服务器、嵌入式、高密度服务器、半定制业务以及相关产品设计和销售职能。这些举措标志着AMD将继续秉承产品多元化布局及新老业务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局限于PC业务,也开始向着更多元化的高增长市场转型,并力求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今年,新任CEO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三大任务:打造伟大的产品、构建加深合作伙伴关系、简化运营。Lisa Su表示,“过去两年的转型战略决定是正确的,未来两年会加快技术能力的部署,战略的着力点会放在技术上。”
当然,这些转型和坚守都离不开AMD的每一个员工。你幸福吗?对此,在AMD大中华区工作十年的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晓明深有感触,因为他有一个可敬可爱执行力极强的团队,据悉,在北京办公室有多名员工都已经在AMD工作十年!美国知名职业调查网站CareerBliss曾公布了2013年度IT领域“全球最幸福公司”排行榜,AMD名列前十。
创新企业前进的基石
作为一家将创新融入DNA的公司,AMD在45年的发展中始终对创新不遗余力。
从64位到双核,从CPU到APU,在创新的道路上,AMD总是勇于挑战,不断尝试,把创新的基因融入到企业中,带领整个产业向前发展。在一系列技术创新中,有些已经载入了IT史册,有些仍活跃在业界,成为新的传奇。AMD推出的异构系统架构(HSA)---- 能够释放GPU的计算潜能,让CPU和GPU真正做到“彼此加速,共生共长”;Mantle是AMD首创的一套全新的图形编程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了AMD Radeon™ GPU和APU中GCN(次世代图形架构)的性能,并提高了多核CPU在图形密集工作负载下的效率。而同时覆盖x86和ARM生态系统的“双架构计算”,使AMD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有能力渗透到广阔市场的公司。目前,基于技术的创新,包括通过对APU架构的优化设计、智能电源管理以及异构系统架构的升级,AMD已宣布将在2020年使其加速处理器(APU)的能效提升25倍。正是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探索,以及开放的心态,让AMD在逆境中实现华丽转身。
AMD大中华区10年的故事,充分彰显了其与中国经济共成长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家有着45年历史和深远用户影响力的老牌IT企业,AMD的新篇章值得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