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在《Vanity Fair》举办的会议上发言时,谷歌秘密的Google X研究实验室掌门Astro Teller表示,说服人们在脸上或身体其他部位佩戴智能设备是件难事。
图:Google X研究实验室掌门 Astro Teller
他说,厂商需要使智能设备对用户有用,才能吸引用户佩戴。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包括从智能眼镜到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设备需要足够便宜——相当便宜,才能被主流用户接受。
Teller在谷歌总部接受采访时说,“产品价格每下调一半,认真考虑购买的人就会增长约10倍”,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来说,要成为对用户有吸引力的产品,需要“两次把价格削减一半”。
他表示,对于一些产品,例如价格为30或40美元(约合人民币184或246元)的计步器,大幅下调售价的意义不大,“对于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来说,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28元)的售价是合理的”。
对于目前售价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9211元)的谷歌眼镜来说,两次把价格下调一半意味着其价格将下跌至375美元(约合人民币2303元)。谷歌称不会对谷歌眼镜的价格目标或降价时间表发表评论。如果真的想使谷歌眼镜被主流消费者所接受,谷歌完全可以消化降价的成本。拆解分析显示,谷歌眼镜元器件和材料的成本仅为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21元)。这意味着,按目前的售价计算,谷歌眼镜的利润率高达900%。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从今年底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长近6倍至1.119亿台。
价格显然是影响可穿戴设备普及的一大障碍,谷歌并非是面临“价格应该是多少?”问题的唯一一家公司。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起步价为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149元),包括土豪金版在内的型号的价格会更高。索尼和三星智能手表产品的价格也高达数百美元。相比之下,一款典型的天美时手表的售价不足40美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过去十年,终端厂商比拼的是“性能”和“参数”,如今,竞争的焦点正转向“智能程度”。
Fractal AI Research实验室开发了Fathom-DeepResearch智能搜索系统,该系统由两个4B参数模型组成,能够进行20多轮深度网络搜索并生成结构化报告。研究团队创新了DUETQA数据集、RAPO训练方法和认知行为奖励机制,解决了AI搜索中的浅层化、重复性和缺乏综合能力等问题,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开源系统,为AI助手向专业研究工具转变奠定了基础。
快手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发现当前AI语言模型训练中存在严重的权重分配不平衡问题,提出了非对称重要性采样策略优化(ASPO)方法。该方法通过翻转正面样本的重要性权重,让模型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需要改进的部分而非已经表现良好的部分,显著提升了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的性能,并改善了训练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