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后,诺基亚重焕生机,于当地时间本周二发布了一款Android平板电脑:N1。
在中国新年之前,即2015年2月19日前,这款7.9英寸的N1平板电脑将在中国首发,价格大约为250美元。但并未宣布在其他国家的发布日期及售价,不过250美元大约合160英镑或290澳元。
过去几天里,这家芬兰前手机制造商曾在社交媒体上用#Thinkingahead这个话题导出其下一步走向。在本周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的2014年“初创企业研讨会”(Slush)上,诺基亚产品部门负责人塞巴斯蒂安·尼斯特罗姆(Sebastian Nystrom)公布了该公司新的前进方向。
尼斯特罗姆表示:“这个世界不需要另一个平板电脑,而N1是正是为那些还未找到合适Android平板的人推出的。”
尼斯特罗姆还宣布,从当地时间本周二开始,安卓设备用户将可在Google Play免费下载诺基亚的Android桌面启动器Z Launcher。这款N1平板搭载最新版Android 5.0 Lollipop系统,主屏幕采用Z Launcher应用。Z Launcher替换了用户的主屏幕和网格应用,让用户在基本的Android布局之外还能获得一份自定义体验。这款启动器正是为消费者自定义手机外观而设计的,它可以通过获得用户的喜好和其他指标(如用户在哪里、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等自定义用户界面。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屏幕上首先应用名称的首字母来搜索该应用。
N1被包裹在6.9毫米厚的一体式铝合金机身中,有深灰和银两色可供选择,这看起来显然类似于苹果的iPad Mini 3。N1配置一个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以及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32GB存储内存。
此外,该平板是第一台装备全新USB Type C接口的设备,该USB端口可双面使用,用户插入时无需区分正反面。
设备内置2.4Ghz英特尔Atom四核处理器,该64位处理器很受欢迎,而且Android设备中很罕见。英特尔周一晚间表示,该公司计划将其个人电脑业务与移动芯片部门合并。
今年早些时候,诺基亚将其手机业务以及“诺基亚”手机名称使用权出售给了微软。
这是诺基亚做出的一次大胆举动。
如今,从Microsoft Lumia 535的推出开始,微软已经放弃了诺基亚这个品牌,而真正的诺基亚可再次推出印有诺基亚名称的消费产品。
市场研究公司IHS的行业分析师伊恩·福格(Ian Fogg)表示:“这是诺基亚做出的一个大胆举动。微软将会有人震惊于诺基亚策略的速度和无畏。他们不应该是:诺基亚有着历史悠久的大胆举措。”
在出售其硬件制造部门后,诺基亚与中国制造商富士康合作构建及分销N1。福格警告称,鉴于此前诺基亚几次许可策略的失败,包括其塞班、Series 60和MeeGo与英特尔的合作,以及与Windows Phone的合作等,该公司将不得不更加重视其许可策略,尤其在它是维持诺基亚硬件良好声誉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情况下。
CCS Insight行业分析师本·沃德(Ben Wood)表示:“相比其他市场,中国是一个条理分明的市场,近年来,诺基亚品牌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衰退状态。这是一项‘机会主义者’的举措,虽然诺基亚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仍保持一定分量,但平板电脑业务竞争激烈,对诺基亚而言,要想在这个市场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不得不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
本·沃德认为:“微软应该会高兴,它提前脱离了诺基亚这个品牌。而且微软需要在人们被这款新的诺基亚平板迷惑之前,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微软设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