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科技行者

  • 算力行者

见证连接与计算的「力量」

首页 戴尔XPS 13:超窄边框笔记本

戴尔XPS 13:超窄边框笔记本

2015-01-12 10:19
分享至:
----..---.-...-/--...-.-......./-...-....-..--../-............-.- ----..---.-...-/--...-.-......./-...-....-..--../-............-.- ----..---.-...-/--...-.-......./-...-....-..--../-............-.- ----..---.-...-/--...-.-......./-...-....-..--../-............-.-
2015-01-12 10:19 CNET科技资讯网

在2015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看到戴尔XPS 13,人们一定会最先注意到其超大显示屏、较小的机身上,塞进了一块分辨率达3200x1800的13英寸四驱动高清显示屏。戴尔称这是目前全球最小的13英寸笔记本,并解释称,这款出奇的小尺寸设备是该公司经大量调研开发后的产物。

戴尔XPS 13上手体验:超窄边框大屏幕绝对惊艳

实际上,其5.2毫米的超窄边框设计足以解释这一切。

戴尔XPS 13上手体验:超窄边框大屏幕绝对惊艳

除此之外,其400nit高亮显示屏配上Windows 8系统界面,呈现在上述四驱动高清显示屏上,绝美惊人。该机并未配备4K分辨率显示屏,因为那将过度减少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而且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不过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未来某一天,我们或许就会见到4K分辨率版戴尔XPS 13。触摸屏上有一层光滑涂层,用户也可选择防眩光涂层。

戴尔XPS 13上手体验:超窄边框大屏幕绝对惊艳

拎起来,我们发现它有2.6磅重,仅比苹果的13英寸MacBook Air略轻一点,当然,联想仅1.72磅的13英寸LaVie Z显然在重量上完胜。不过其外观品质一定不会令你失望——机身纤薄,最厚部位为0.6英寸,最薄之处仅0.33英寸,但依旧坚固耐用。尽管笔者有多次把玩这款戴尔XPS13的机会,且触手可及,但依旧没能将其折弯。这款产品的碳纤维材质表层和阳极化铝材质基座令其外观看起来非常棒,毫无疑问,这是一款高端产品。

戴尔XPS 13上手体验:超窄边框大屏幕绝对惊艳

此外,戴尔XPS 13的键盘也进行了优化,其巧克力键盘宽大舒适,易于降低误击率。而且触控板的操控也灵敏流畅,用户不会失望的。

戴尔表示,该公司工作人员曾对这款设备进行了电池续航时间测试,结果为15个小时,笔者认为这很不可思议。他们告诉笔者,这款笔记本采用了一块专有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再加上节能型英特尔Broadwell处理器的配合,在低配版XPS 13中,15个小时是能够实现的。这意味着,用户若想拥有一台续航时间达15个小时的XPS 13笔记本,将无法选择触摸屏、1920×1080像素分辨率以及四驱动高清显示屏这些配置。

戴尔XPS 13上手体验:超窄边框大屏幕绝对惊艳

分享至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 奖励设计:让AI学会智能使用工具的关键
    2025-04-23 17:39

    奖励设计:让AI学会智能使用工具的关键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 ToolRL:奖励设计是工具学习所需的全部
    2025-04-23 17:34

    ToolRL:奖励设计是工具学习所需的全部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 X-Teaming:使用自适应多智能体进行多轮越狱攻击和防御
    2025-04-23 14:08

    X-Teaming:使用自适应多智能体进行多轮越狱攻击和防御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 "思考操纵":用外部思考让大型推理模型更高效
    2025-04-22 16:43

    "思考操纵":用外部思考让大型推理模型更高效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