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与全国观众见面。在那个信息贫瘠、娱乐方式稀缺的年代,全家老小无不准点守候在电视机前。31年过去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欢度除夕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于春晚的节目质量和形式创新也越发挑剔。但是,春晚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电视节目那么简单,它作为一个春节的“符号”,象征着与家人的团聚和分享,这在多数观众心目中是无法取代的。距离除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春晚已经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除了明星阵容到节目形式,今年的春晚还会带来什么新的期待呢?
从“看”春晚到“玩”春晚
一个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面对众口难调的海量受众,这几年春晚的创新之路也走得十分卖力。从迎合年轻人口味的港台明星到讨好草根的选秀新星,从网络热词的植入到去年的“冯氏”幽默,无非是希望能够把热衷吐槽的“低头党”,磕着瓜子打着麻将的人们重新拉回电视机前。
去年11月,央视春晚宣布腾讯中标羊年春晚独家新媒体互动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央视再度发起创新挑战: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推出有趣又科技感十足的互动方式,改变过去单向接受的观看习惯。羊年春晚将不再是只能看的电视节目,而是可以参与和分享的平台。
1月5日央视通过“央视新闻”、“央视综艺”两个官方公众帐号推出了《难忘今宵》全球视频征集活动,粉丝录制《难忘今宵》演唱视频上传到公众号,就有机会与大牌明星一起在央视春晚大屏中亮相。也就是说,大家将在春晚舞台上看到更多来自老百姓的自拍视频。“与李谷一奶奶一起上春晚”,从观看者变为春晚表演的一部分,你还有心思低头看手机吗?!还不赶紧和全家人一起趴在屏幕前找找自己的身影。
近日更有媒体爆料称,羊年的央视春晚将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摇一摇”全新互动形式。实际上,央视与微信“摇一摇”的合作早在《中国正在听》、《开门大吉》等节目中得以实践,包括投票、有奖竞猜等互动形式。相信央视与微信将针对春晚打造更多的订制化的互动形式,结合节目进程,摇出相应的趣味活动。究竟能摇出什么?还是一个谜。但是相信一定少不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微信红包。可以预料到,借助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羊年春晚将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大狂欢,一次真正可以“玩”的春晚。
创新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感受
如果以上所有YY都属实,这次合作对央视来说将成为一次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变革,通过整合更年轻的社交互动,更实在的用户参与感,将人们重新拉回电视机前。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深度应用。比起过往“网络热词”的生硬植入,羊年春晚从启动以来就开始走“接地气”的亲民路线。从央视公众号推出的“我的2014年度词牌”到《难忘今宵》视频征集,再到春晚节目中的令人期待的“摇一摇”互动,让用户在好友和家人的关系链上进行交流与分享,更人性化的体现出节日的氛围,增加春晚参与感及趣味性。
央视早已不再“官”范儿十足,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多元化导向将其慢慢塑造成一个更具大众情怀的全新媒体。一个月后的羊年春晚,请务必给手机充好电、连好Wi-Fi准时坐在电视机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