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云集的上海有这样一所大学,它拥有近百年的辉煌历史,更被喻为“企业家、经济师、会计师的摇篮”。如今,它再次引领教育信息化领域云平台应用之先,成为国内率先部署微软Office 365云平台的高校,并借此建立起先进的教育协同平台实现教学和管理之间的高效互动和沟通。提及它的名字,你我耳熟能详它就是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财经大学一直是同行眼中的“先行者”,尤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部署微软Office365云平台建立起“云时代的教室”在实现教学资源高效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Office365云平台高效协作的特点为全校师生带来新颖活泼的教学体验。
统一门户 拨动“云弦”
尽管拥有水平先进的网络系统和多媒体专用教室,并一贯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上海财经大学还是希望能够在建立新的IT服务系统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建立先进的教育协同平台以达到教学和管理之间的互动沟通。“我们希望在为全校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中,做到统一门户,统一登录。在一处登录就能访问所有的应用,比如浏览网盘、在线编辑、即时通信。“上海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沈宏道出了学校在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需求。
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门户、统一登录“,进而全面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这成为摆在上海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面前的”难题“。恰逢此时,微软Office 365云服务全面登陆中国,并面向教育系统推出live@edu免费升级Office 365服务,上海财经大学果断决定试用Office 365云服务,全面构建先进的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
在与上海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深入沟通后,微软技术专家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现有邮件系统需要第三方协助才能开通邮箱账号管理权,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校方希望在建立新的IT服务系统时能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建立先进的教育协同平台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协作,以便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实现互动沟通。为实现上述目标,微软技术专家提出以混合云的方案建设新的信息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AD并与Office 365集成,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邮件管理。Office 365提供的在线共享、在线编辑、在线沟通等特性,也将成为新系统建设的重点。
全面部署Office 365云平台后,上海财大学彻底告别了以往邮箱管理不灵活、没有教育协同平台、无法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的时代,构建起先进的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有效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质量,全校师生对此反响热烈。现在,上海财经大学实现所属邮件账户完自主掌控和管理,通过Office 365云平台全校师生还可以获得在线共享、在线编辑、在线沟通、邮件等多种便捷应用。无缝衔接的邮件服务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Office 365在文档协作和共享方面的集成特点,为上海财经大学提供了极具吸引力服务。通过以Office 365为核心的IT服务系统,教师可以将教案在线共享,并通过邮件邀请其他教师共同编辑,每一个修改的版本都可以生成版本记录;也可以邀请学生访问和下载讲义和作业。学生甚至可以基于Office 365构建出学校、年级或班级的社交网站,建立自己的微博。
打造云中课堂 创造高价值
如今,上海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各级管理员可以根据教师、员工和学生的变动情况,随时建立新的账号,让每个人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信息化服务的快捷和便利。得到账号,就得到进入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交的大门钥匙。管理员还可以快速关闭离职人员和离校学生的账号,确保信息安全。而每个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一套统一账号随时随地访问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的各种应用。新的音视频多方即时通讯方式,使师生的交流、知识的传递不再局限于课堂,更适合年轻一代学生的特点,无形中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沈宏感慨道:目前,Office365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数字化平台整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Office365的部署和应用,全校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中,实现了统一的师生账号管理和登录,提供集协作、沟通为一体的高水平IT基础服务。同时凭借Office365文档协作、共享以及远程即时通话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教”与“学”的高效互动。
上海财经大学借助Office365云服务提高教学生产力是Office365深度布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相信随着Office 365在中国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将因此受益,借力Office365构建起的“云中课堂”和远程教育互动教学模式将帮助各级教育机构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团队完成了语音分离技术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研究揭示了"鸡尾酒会问题"的核心挑战,分析了各种学习范式和网络架构的优劣,并通过统一实验框架提供了公平的性能基准。调研涵盖了实时处理、轻量化设计、多模态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技术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语音分离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和腾讯微信视觉团队发现AI图片生成训练中"时机胜过强度"的重要规律,开发出TempFlow-GRPO新方法。通过轨迹分支技术精确评估中间步骤,结合噪声感知权重调整优化不同阶段的学习强度,将训练效率提升三倍,在复杂场景理解方面准确率从63%提升至97%,为AI训练方法论带来重要突破。
谷歌DeepMind发布突破性AI规划技术,让机器人学会像人类一样进行"情境学习"规划。该技术通过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快速适应新问题的能力,在迷宫导航、机器人控制等测试中表现优异,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标志着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ZARA系统,这是首个零样本运动识别框架,能够在未经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识别全新的人类活动。该系统集成了自动构建的知识库、多传感器检索机制和分层智能体推理,不仅实现了比现有最强基线高2.53倍的识别准确率,还提供清晰的自然语言解释,为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护等应用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