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阿里云宣布北美首个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营,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这是阿里云继杭州、青岛、北京、香港、深圳之后,全球第六个数据中心。这也意味着,阿里云开始在云计算的发源地,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展开竞争。
阿里云美国数据中心位于硅谷,是一个符合国际三级以上(Tier3+)标准的数据中心。这里既是亚马逊、微软、Google等云计算巨头的大本营,也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中国云计算如何应对美国本土强大的竞争对手?负责阿里云国际业务的副总裁喻思成表示,为用户提供便利是其设立美国数据中心的初衷。对大量想要拓展北美业务的中国公司来说,通过阿里云官网,点几下鼠标,在中国本地就能实现位于美国的网站、移动应用部署。此前,这些公司需要在海外租用部署服务器,面临语言、当地法律政策、换汇等多种不便。
对国际化用户来说,硅谷数据中心可以和阿里云中国的数据中心无缝对接。也就是说,阿里云用户一个账号就能够管理在美国和中国云上的应用,实现统一的部署运营。这对于通过多合作伙伴、联合运营模式进入中国的国外云服务商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目前,阿里云美国数据中心支持包括云服务器ECS、负载均衡SLB、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云盾、云监控在内的5种云服务。用户可以在阿里云官网按需定制,直接购买,并获得与杭州、青岛、北京等数据中心相同的服务保障。阿里云将逐步完善美国数据中心的服务,开放更多云计算、大数据创新服务。
阿里云计算孵化于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从全球最严酷、复杂的访问环境中产生:2014年天猫双十一571亿天量交易,依靠阿里云的支撑,实现了零漏单、零故障;天弘基金迁入阿里云后,余额宝之前8个小时的清算时间缩短至30分钟;2015年春节期间,阿里云帮助中国官方的火车票网站12306,平稳渡过春运售票高峰; 一些科研机构也在使用阿里云计算进行人类基因的测序工作。
阿里云副总裁喻思成表示,经过6年的积累,阿里云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云计算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这些技术实力和运营服务经验,将帮助阿里云计算加速走向世界,与全球顶尖的云服务提供商竞争。香港和美国硅谷只是阿里云计算国际化战略的开始,阿里云将加快在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全球各地选址建立数据中心。
早在2009年成立之初,阿里云计算就在硅谷等地设有研发和运营机构,聘请了众多海外科学家。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招揽多位全球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在硅谷、西雅图等地组建前瞻性研究机构iDST,继续壮大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虽然表现出"顿悟时刻"现象,但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不能实际提升推理准确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验证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强于验证答案质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验证时无法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为AI多模态推理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MIT等顶尖机构联合提出SparseLoRA技术,通过动态稀疏性实现大语言模型训练加速1.6倍,计算成本降低2.2倍。该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计器智能选择重要计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已在多个任务上验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