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宣布与支付宝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新一代移动支付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支付体验。这是支付领域和智能硬件跨界合作的全新范例,是将可穿戴设备作为“身份ID”与互联网服务结合的里程碑应用。
对于与支付宝的合作,华米科技的技术专家王辉表示,“华米的本质是一家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期待用手环来连接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服务中,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和价值。我们已提供SDK以及云端API接口,帮助各类移动APP使用小米手环,来增强合作方APP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支付宝钱包产品专家蒋龙表示,随着智能硬件的普及,支付和金融能力将成为智能硬件设备发展的重要推力,“未来,可穿戴设备可以和个人身份进行绑定,代替各种实体卡券,一个手环可以完成各种场景的支付、酒店入住代替房卡开门,乃至电影院方便取票。车辆的行驶记录仪器将能够实现交罚缴费,智能健康设备将可以根据健康水平实现预约挂号,这一切都离不开支付。”
支付宝相关事业部和小米手环的研发团队经过半年多的联合开发,将支付宝多年来在安全支付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小米手环的智能硬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免密支付,健康红包PK等一系列新功能。
据了解,合作之后,当用户的小米手环和手机支付宝客户端完成绑定后,一旦手环靠近手机,可以免去输入支付密码的操作,戴上手环直接完成付款。
对于移动支付中大家最关注的安全性,小米手环扮演了类似U盾的角色。通过蓝牙通信用来校验手环的有效性,从而鉴定用户的身份。这个校验过程采用了工业标准的加密流程。手环提供了一个用户的唯一标识,支付宝校验用户的合法身份后就省去了密码的环节,安全又便捷,小米手环取代了指纹识别的作用。
免密支付不仅仅是2015年的趋势,最近几年整个行业都在讨论安全的移动支付认证方式。业界普遍相信穿戴式设备与移动支付的结合将成为一大趋势,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