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大屏幕上播放了苹果著名的广告《1984》,不出意外,贾跃亭的演讲也是从抨击苹果开始。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乐视超级手机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状态下,就开始瞄准手机圈的“权威”——苹果iPhone。在几周前,网络上流传了贾跃亭的《致苹果的一封信》,他对苹果丝毫不客气,并且表示“时过境迁,曾经的颠覆者,已经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封闭”,正因为如此“所以,乐视来了!”这也从侧面表示了贾跃亭进军手机圈是十分自信的。
苹果如今的地位,是全球的手机厂商都想要挑战的“权威”,而小米则已经成为国产IT厂商都想要翻过去的一座“大山”,这两家厂商,首当其冲成为乐视超级手机的目标。
贾跃亭认为,闭环的苹果生态,确实为用户打造了极致体验;但是封闭的苹果生态,却阻碍了行业的创新,而苹果也越来越远离用户。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不再需要专制者!而贾跃亭在发布会中不断提及的“友商”,也暗戳戳的点名小米。
国内的手机圈可以说是撕杀正酣,用“血海”来形容都不为过,拼价格、拼服务、拼技术、拼创新...
冯幸曾表示,乐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1、过硬的产品研发能力;2、成熟的产业链基础;3、融合丰富的乐视生态。这些也是乐视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贾跃亭也表示,乐视超级手机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类,打造了一个新的蓝海,他坚持三个一定:一定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奢侈产品和极致用户体验;一定要不只是台手机,而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一定要打造一个新的模式,创造更高的用户价值并能够推动行业进步。
不可否认,乐视在电视圈做得风生水起,但是这种模式能否在手机圈成功复制呢?这还要让市场给我们一个答案。
乐视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手机圈,必须要有过硬的真本领,才能在这片“血海”中占领一席之地。乐视超级手机无疑会面临一场恶战。
乐视拿什么与手机厂商“硬碰硬”呢?
NO.1:基于“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完整生态,乐视将打造中国首个生态手机变革手机产业,即乐视的目标不只是要制造手机,而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NO.2:全新的eui也将打造开放、闭环的手机生态,它是横跨终端的交互中枢,并且首创了多类桌面的生态UI,意识流的交互,让用户尽快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NO.3:拼硬件,乐1、乐1 Pro和乐Max的硬件配置都向旗舰机看齐,乐1搭载了联发科最新的helio x10芯片,而乐1 Pro和乐Max则均采用了高通骁龙810处理器,RAM、ROM、摄像头、屏幕等配置也都是旗舰机的水平;
NO.4:拼颜值,贾跃亭称乐1、乐1 Pro和乐Max是全球手机颜值的前三名,正面酷似大白的外形为这三款手机拉了不少分;乐1是金属中框,而乐1 Pro则主打全金属,乐Max还有背部的指纹解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屏幕边框,乐1、乐1 Pro和乐Max的屏幕边框分别为1.2mm、1.0mm、0.8mm;
NO.5:公开手机BOM(物料清单),贾跃亭称,乐视是全球首次公布BOM成本价,乐视也不需要通过硬件赚钱,手机价格更加透明化;
NO.6:与乐视会员捆绑的硬件优惠政策,贾跃亭表示,用户每买一年490的会员费,硬件价格直降300,也就是说只要交5年的会员费,就可以免费获取销售价格1499的手机乐1。
乐视放出了很多大招,手机厂商如何应对呢?小米迅速做出了回应,据悉,在乐视发布会后,小米的米4就降价2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乐视需要勇于直面超级手机销售后的挑战,比如物流、售后服务等,如何保障服务质量也是乐视超级手机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发布会上,贾跃亭公开了手机的BOM,当参会人员一次次惊呼过后,我们不禁想起,既然乐视超级手机价格已经触底,那么它如何盈利?
贾跃亭表示,乐视不靠硬件赚钱,靠后期的乐视生态的服务获取利益。
在发布会上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大屏幕出现了七匹狼与雷克萨斯的广告,而贾跃亭也是带着飞亚达手表,穿着耐克走上舞台,据悉,乐视把这场发布会“卖”出了2000万。
这些所作所为,很多IT厂商都很难复制,也表明了乐视将“颠覆”进行到底的决心。
另据悉,乐1与乐1 Pro的售价分别为1499和2499,乐Max则使用了全球首创的用户定价模式,让用户可根据公开Bom(物料清单)自主定价。乐视超级手机工程纪念版将于4月15日上午10点,在乐视商城预约,4月21日上午10点抢购。5月5日14点,20万台量产机开启预约,5月19日中午12点开放购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