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跨界
 
2009年以来,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一直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最前沿,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行业大会以及连接全球创新者的合作平台。长城会南亚及东南亚总裁尚地爱表示,继中国北京和美国硅谷之后,GMIC在2014年首次启动全年四站计划。此后的2015年,GMIC再次拓展全球版图,将移动互联网的星星之火带到全球八个创新中心。“实现‘全球化’是GMIC的目标,‘连接世界、诚信天下,让移动互联网的生意更简单’是长城会的使命,”尚地爱表示,“创新让世界更美好”。
 
据介绍,GMIC2015将围绕“‘移’生万物”(Mobile Everything)的主题,依次在中国北京(4月)、美国纽约(6月)、日本东京(7月)、印尼雅加达(8月)、印度班加罗尔(9月)、美国旧金山(9月)、巴西圣保罗(11月)和中国台湾(12月)八地举办。
 
正因为这种“全球化”的基因,长城会的GMIC 大会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会。以2014年为例,去年此时,GMIC吸引了来自超过68个国家的20286名参与者共襄盛会,邀请到了多达300名行业领袖和大家分享行业信息,超过370个富有活力与创意的公司在大会上展出他们极具潜力的产品与服务。
 
GMIC不仅跨越国度,也跨越行业、产业的边界。各地的GMIC会议,会延伸“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边界、融合与创新。因此,来自全球的机器人、金融、教育、医疗、O2O等行业的知名公司、学者与专家,都会悉数亮相GMIC,并在配套的展区展示产品。
 
首站北京,规模第一
 
2015年4月28日至30日,GMIC将迎来2015全球第一站——GMIC北京大会。来自全球60个国家,超过30000名的专业与会者,将在此聆听领袖观点,与最前沿的创新者碰撞思想,建立与世界连接的纽带。
 
从规模而言,GMIC北京绝对是全球八站最为耀眼的“明珠”。据长城会副总裁周景龙介绍,本次大会的展览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规模是去年的三倍。参展企业覆盖了移动互联网行业90%的知名企业,包括腾讯、小米、阿里巴巴、百度、华为、高通、Google、京东、网易、大疆等。
 
除了单个企业的展示,本届大会还开创了全球首家的GMIC国家馆,带来各国顶尖创新新品,会与展的结合将给参观者带来极致体验。美国、印度、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皆有创新企业组团而来,例如Pebble、Flipkar、FXMirror 、SwiftKey、极趣科技等,从手环、魔镜到机器人,前沿的科技产品应有尽有。
 
此外,全球智能机器人大会也在GMIC北京大会期间举行。来自高通、Aldebaran robotics、新松、大疆、优必选、Yuneec等各种代表着顶尖科技的机器人、无人机等将在领袖峰会惊艳亮相。会议期间,全球智能机器人联盟也将宣布成立。
 
据介绍,此联盟旨在搭建全球化的智能机器人交流与合作平台,分享业内经验,促进行业创新。有关机器人产业的信息分享、应用推广、教育培训、投融资合作等,都会成为联盟成员关注的方向,从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发展。
 
针对行业热点,大会还设置了1个主会场+13个特色主题分会场,全方位覆盖时下业内热点,包括G-Startup创新大赛、MMS移动营销峰会、GGS游戏峰会、移动教育峰会、移动金融峰会、开发者星球专场、智能汽车、移动医疗论坛和院长创新论坛、全球O2O峰会、移动人才峰会、未来家庭娱乐峰会以及电商之“互联网“峰会等也分别设置了别具特色的专场活动。
 
据介绍,本届GMIC北京还聚集了400余位业内大咖,分享业内热点,其中包括Qualcomm 全球CEO Steve Mollenkopf在GMIC首次亮相、华为荣耀新上任总裁赵明将携新品首次对外公开演讲、全球最Hot的游戏公司Supercell CEO首次公开出席GMIC……再者,多家业内热门企业选择在 GMIC发布新品,如日本知名机器人教授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将带来新一代人形机器亮相大会、腾讯也将发布最新震撼新品等。
 
就本次发布会现场,乐视网CTO兼乐视云计算董事长杨永强、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陶大友、拉勾网CMO兼联合创始人鲍艾乐、英威诺科技品牌营销事业部总经理潘岚等也就当前关注的“互联网+”、跨界、IoT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4月28日-30日,让我们一起期待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到来。全球节奏,“移”生万物——相信移动互联网现在与未来的图景画卷,将会在你面前炫丽展开。
 0赞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