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初,果库3.0 Android版发布,一次大刀阔斧的改版竟是一段弯路的开端。用户量没增加,活跃用户慢慢流失。今天,果库 4.0 Android 版在豌豆荚独家首发,在同样大刀阔斧的改版背后,果库经历了什么?创始人廖锦有与豌豆荚“应用发布会”栏目聊了聊两次改版背后的故事。
果库 4.0:重回最简单的商品发现
从 1.0 到 4.0 果库 4 个版本首页图对比
果库又回来了。
「每日精选」回到了首页。没有了侧边栏,改用四标签页底栏的设计,果库 3.0 Android 版的首页被放到了第二个标签页里。图片大而精致,编辑直接在这里为你推荐的最好的商品。
作为国内第一家做优质商品推荐的 App,它不仅为用户推荐有趣又开眼的商品,精彩的商品评论也是看点之一。
从 1.0 到 4.0 的首页截图,你可以看出这一次是果库对自己的回归。
用户流失了 果库迷失在入口变多的3.0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主办方:一觉醒来,发现 4.0 的首页又改回最初精选商品的信息流了,那中间杀出来的 3.0 版本算啥?
果库 4.0 回到了极简的交互体验,砍掉了侧栏导航,采用经典的固定底栏设计,「精选–发现–通知–个人」4 个按钮将功能划分得更加清楚。
3.0 版本光是首页就有 6 个发现商品的入口:专题图片、「精选」、「热门」、热门品类、「新品推荐」的信息流
廖锦有:3.0 我们走了个弯路。很多人看不懂果库到底要干嘛了,要做电商还是社交?其实我们自己也有点迷失。
3.0 最初是为了增加发现商品的维度,但入口变多,产品反而复杂了。精选商品的页面被折了起来,这个改变让用户留存率明显减少,而浏览深度也没有达到我们的构想。
iOS 版本升级到 4.0 以后,回升的数据也证实了我们的想法——开启频次增长约 10%,停留时间比之前增长了约 1 分钟。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主办方:3.0 为啥做那么复杂?能具体讲讲么。
左侧是 3.0 前端呈现的入口,右侧为 4.0
廖锦有:3.0 通过首页和抽屉式的选单来呈现所有功能,精选商品的信息流被藏起来了。4.0 改版之后,精选商品的信息流回到了第一屏,3.0 的首页被放到了 4.0「发现」页里,从数据上看,这个以前的首页流量不是特别高……
我们之前的思路是把功能入口都放到表面,但这是不对的,很多功能应该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用户需要的地方,微信这一点其实做得很好。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主办方:果然是一段弯路……
l 回到「帮用户筛选好商品」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主办方:好像现在每个大佬都喜欢讲「初心」,果库这次改版是不是也能看作一种回归?
廖锦有:果库的初衷是帮用户从浩瀚的淘宝商品中筛选最优质的那部分,但 3.0 的设计又让整个体验变复杂了。从 2.0 到 4.0,都是一个重新定义果库的过程。果库发生了很多改变,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帮用户筛选好商品」这件事仍然没有做好。
果库 4.0 基础的技术架构,实时且更有效地支持用户在前端对商品的喜爱、点评、评论、点赞及购买等具体行为操作。
4.0 我们考虑得更长远,现在看似相对基础的功能,其实是在搭建一个框架,未来会不断增加新的东西进来。可以说真正的重点是 4.1 及以后的版本。
做媒体 不做电商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主办方:考虑得更长远具体是考虑什么?
廖锦有:未来果库会逐渐去掉电商的部分,这点跟竞争对手不同。我们想以媒体的方式,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帮用户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比如「日本家政妇用的十大扫除利器」。所以跟购买转化相关的数据,都可以边缘化了,商品的「喜爱」数和评论数,反而更重要。
打开果库 4.0,那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就像一个尚不成熟的少年,走了一些弯路之后终于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不管之前吃过多少苦头,任何一次重新出发都值得被珍惜。
豌豆荚「应用发布会」是什么?
豌豆荚已经跟传统的「应用首发」分道扬镳啦,我们会以全新的方式,跟你聊聊优质 Android 应用的大版本更新,聊聊令人惊喜的 Android 新应用。那到底「全新的方式」是有多全新呢?相信你应该已经感受到了。关注豌豆荚公众微信号,搜索「应用发布会」可查看往期内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研究提出了"高效探测"方法,解决了掩码图像建模AI难以有效评估的问题。通过创新的多查询交叉注意力机制,该方法在减少90%参数的同时实现10倍速度提升,在七个基准测试中均超越传统方法。研究还发现注意力质量与分类性能的强相关性,生成可解释的注意力图谱,展现出优异的跨域适应性。团队承诺开源全部代码,推动技术普及应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LAIMSPECT系统,通过层次化分解复杂争议、智能检索相关文献、多角度收集观点的方法,将传统的"真假"判断转变为多维度分析。该系统能够自动构建争议话题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观点及其支撑证据,为科学和政治争议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已在生物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验证有效性。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提出情感认知融合网络(ECFN),让AI能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表达情感。该系统通过多层次情感处理架构,在情感识别准确率上比现有最佳系统提升32%,情感表达自然度提升45%。研究突破了传统AI情感理解的局限,实现了跨模态情感融合、动态情感追踪和个性化情感建模,为医疗、教育、客服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前景。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让AI在战略游戏中学会复杂推理。研究发现AI通过游戏竞争能发展出类人思维能力,在逻辑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显著提升。这项突破性成果为未来AI在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展现了通过模拟人类学习过程培养真正智能AI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