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为和百度高管李一男创业做的电动车将在6月初发布,就在昨天李一男带领牛电科技创始团队召开了一次媒体沟通会,李一男透露牛电科技的第一款产品定名为“小牛电动车”,这将是一款“智能电动踏板车”,更加类似电动摩托车而非自行车。
小牛电动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主要面向年轻人市场,由于目前电动车市场85%以上使用的都是铅酸电池,所以李一男表示小牛电动车的革命主要体现在锂电池方面,同时参照高档汽车的开发设计标准以及超过同类产品的驾驶体验。
李一男首次披露了牛电科技的融资情况,天使轮及A轮的总投资规模近5000万美元,最大的投资方是纪源资本,其他还包括IDG、红杉资本等机构。
如我们所见,传统电动车重量都比较重,大概有80公斤左右,不方便运输与安装,所以只能集中在线下销售,而此次李一男称,小牛电动车是首款完全在电商渠道销售的电动车,小牛电动车由于设计上的优势可以实现送货上门,并且拆箱可骑,完全不需要用户自己安装。李一男还表示发布会结束后会很快就能发货,绝对不会学小米玩饥饿营销,在他看来工业产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能不能给客户带来额外的附加价值,真正做到物超所值。
他对小牛电动车的销量没有预期,因为这个市场很大,走销量没意思。至于产能,刚开始还有一段过程,真正跑起来会怎么样目前不太清楚。“更重要的就是我们除了中国客户,能不能真正进到欧洲市场.。”
但电商渠道面临的问题是,后续的维修服务如何保证?传统电动车可以直接到线下门店维修、保养,小牛电动车由于产品设计和智能的特殊性,需要配备更专业的技能维修人员。
在售后维修上,李一男表示牛电科技与3000家O2O(线上到线下)维修点达成了合作,为小牛电动车提供售后服务,接下来会培训他们,把配件提供给他们。李一男也坦言,想要在很偏远的地方实现,需要一段时间。
在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除了花费在产品研发层面,牛电科技还在常州自建了工厂。之所以自建工厂,李一男表示整个电动车产业规模很大,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外包的产业规模。
由于小牛电动车设计的特殊性,产业零部件比较多,也没有找到达到品质的代工厂,于是咬着牙自己建了一个厂,运行着四条全自动生产线。
在被问及自建工厂的花费,李一男笑着说,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建这家工厂实际上并没花太多钱,主要靠的是“刷脸”。
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只要在道路上行驶就面临着安全问题,电动车也不例外。李一男认为这主要关乎两个问题:一个是政策法规方面的考量,一个是电动车如何与其他交通工具相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只有一个16年前制定的电动自行车标准,即车重不超过40公斤,车速不超过20公里。现在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99.9%都是超标的,都不符合这个标准。李一男透露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新的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制定,基本上会跟欧盟标准比较接近(欧盟要求车速26公里,整车重量含电池不超过55公斤),但最高时速比欧盟标准低一点。
因为生产厂商、质检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已经经过好几年的磋商,在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有可能达成一致。事实上,更重要的一点是划分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时候,每个人的路权是被清晰定义的,不同的出行方式自然会有独有的生存空间。
特斯拉电动车在全球扩张之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充电桩的建设,小牛电动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毕竟电力驱动的设备续航时间有限,万一路上行驶过程中没电了怎么办?再者,涉及到充电标准的问题,在建的汽车充电桩,所有电动车可以通用吗?
针对以上问题,李一男只表示今年年底会看到牛电科技提供的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李一男将如何凭借一款电动车消除并革新传统电动车在续航、设计、功能上的缺陷,就请期待6月初小牛电动车的发布会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