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百度联盟峰会今日召开,李彦宏在会上分析了中国经济未来的两种结局。“某种意义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要向哪里去?中国的结局是什么?我认为最终的结局有两种可能性。
以下是他演讲的部分实录:
我对整个产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需要再次做一个判断,大幕拉开,第一幕已经结束。也就是pc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
第二幕是移动互联网,现在正是令人兴奋,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这一幕还会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已经有人问我,下一幕是什么?我们明年峰会再讲。
今天我想讲的,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更加重要。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先讲第一种:传统产业依靠互联网平台获得生意获得利润。
十年前,我们讨论互联网,就觉得中国互联网懂产品的人很少,所以我们通常姚参考的是美国或者韩国有些什么东西。那时候整个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就几十万人,很多优秀的人没有进入到这个领域。
而今天可能是几千万人的规模上相互竞争。今天面临的产业格局是非常不一样的。今天我们随便跟那个行业的人聊天,都想问互联网+怎么样?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完全不同规模的东西。
今天7亿多网民的概念其实是中国互联网渗透率超过50%。某种意义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要向哪里去?中国的结局是什么?
2011年联盟峰会的时候,我讲了两个机会,一个是读图时代,一个是中间应用。后者就是各行各业垂直平台,本质是某一个垂直行业打造一个平台,这个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产生,本质都是通过自己平台把线下某一个行业的主要商家吸引到这个平台上。只有做某个行业的平台,才能拿到投资,培养用户习惯。每一个行业通常是多个这样的平台在占领这个行业。
而整合趋势会使这些平台更加强大,问一个问题,若干年后,每一个行业都产生强大垂直平台时,会不会使得传统公司都给这些平台打工?所以最终中国经济会不会是几个通用平台,剩下的都是垂直平台,传统产业都在这些平台上活动,依靠他们获得生意获得利润。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性?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对中国整体是好还是不好?这是我们需要花精力去思考的。
最主流的产业其实是教育、医疗、金融、汽车喝房产,他们代表中国经济支柱,他们现在都在拥抱互联网,并且处在迷茫,他们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参与?那么将来其前景堪忧。
而未来第二种结局,可能真的是传统产业找到提升自己的正确方式。以上两种哪一个是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