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微信“城市服务”版图的迅速扩张,新的开放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城市服务生态发展,促进更多优质民生服务的加速优化整合。
全面开放接入流程,加速智慧城市版图扩张
从“广州公安”等全国首批政务微信公众号推出到2014年底微信团队首次提出并实践“城市服务”——广州“城市服务”上线,两年时间,全国政务微信公众帐号已达4万。微信“城市服务”半年来,全国已上线11个城市,覆盖用户超1亿,服务人次超2300万,接入了150多项民生服务。
城市服务开放平台的上线,使接入流程更加简化、标准化。微信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沟通成本,缩短接入流程,尽快帮助更多政府部门连接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手机里的“办事大厅”让更多用户享受到微信“城市服务”的智慧和便捷。
微信“城市服务”将微信上分散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集合到一起,市民办事不必再担心“跑断腿、说破嘴”,动动手指即可随时随地完成政府相关机构提供的各类业务办理,以最简单的方式享受最“智慧”的生活。而政府也从中提升服务水平。来自广州市政务办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微信“城市服务”上线以后,城市居民满意度提升了4.2个百分点。
从“定向邀请”到“全面开放”,特色服务不断涌现
微信“城市服务”发展初期,微信团队在各个城市邀请最受用户欢迎的政务服务接入。“城市服务”上线半年来,医院挂号、违章办理、港澳再次签注、户政业务预约、长途汽车购票等服务成为使用频次最高的服务。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民生服务加速优化整合,各地的特色民生服务类型也在不断涌现。如杭州“城市服务”的法院业务,首次连接了浙江省高院、11个地市中院和全省各区县市法院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深圳“城市服务”的公安业务,完全实现了护照、港澳通行证续签的微信办理。
今年以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用“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来阐述腾讯的开放理念,而微信城市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全面搭建开放生态。平台全面开放后,更多此前没有被邀请到的服务类别可以利用自助流程接入。从“定向邀请”到“全面开放”的转变,微信将联合更多政务机构合作伙伴,汇聚更多特色服务、创意服务,繁荣城市服务生态,也给服务于政务机构的第三方打开更加宽广的市场空间。
附:微信城市服务接入流程:
申请城市服务插件 - 提交服务 - 服务审核 - 服务上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他知道很多知识,但每当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天气时,却变得像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简称LLMs,如ChatGPT这类AI系统)面临的尴尬处境。
想象一下,你拥有一个聪明的助手,它知道很多知识,但在面对需要使用计算器、搜索引擎或查询最新信息时却显得笨手笨脚。这正是当前大语言模型(LLMs)面临的困境。虽然这些模型已经通过监督微调(SFT)学会了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但它们常常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场景时表现不佳。
想象你正在和一个智能助手聊天。如果你直接要求它提供有害信息,它很可能会礼貌拒绝。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害的对话,逐步引导它走向你的真实目标呢?这就是当前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多轮对话中的安全漏洞。
想象你在使用一个非常聪明的AI助手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比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你可能注意到这个助手会花很长时间"思考",一步一步写下大量推理过程,最后才给出答案。虽然这种详细的思考过程确实帮助AI做出了更准确的判断,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它太"啰嗦"了,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