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面进军商超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力推旗下天猫超市,其中第一站选定北京。为此,阿里巴巴升级各项服务,首期向北京地区消费者补贴10亿元。
天猫超市在北京地区采用菜鸟网络“当日达”服务,截至7月下旬的数据显示,天猫超市北京区域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达740%,其中9成交易量来自无线端,由于北京用户过于热情,多次呈现短时爆仓。
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天猫超市将借助阿里巴巴完整的电商生态,整合供应链、物流、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综合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确定性服务,占据“网上超市”这一新兴电商领域高地。
在天猫超市页面上,“北京专享”的推广活动已经展开,每天9点、12点、20点三个时段,北京市用户可以抢收50元专享红包。此外,随着天猫超市北京订单量的暴涨,菜鸟网络专门推出的“当日达”的服务将专用配送站点扩充了两倍,并增加了每日发货频次,近期还计划在北京周边再启用一个天猫超市“巨无霸”仓库。
借助强大的菜鸟网络支撑,北京的天猫超市用户在上午11点之前下单,当天即可收货,并且可自主选择送货时间,最晚能派送至当天22点。也就是说,用户平日在上班路上或工休时间掏出手机购买日用品,等到下班之后,货品就能送到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改善了生活品质。
数据显示,天猫超市在北京地区受到了年轻群体喜爱。从近期天猫超市北京地区的成交用户年龄分布来看,80后成为北京地区天猫超市成交的中坚力量,达五成左右,而在海淀区的成交用户中,90后更是已经占到三成。
众所周知,网上超市主营的日用快消品是用户刚需,具有高复购率、高客单价、高黏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电商B2C市场中的新增长点。但由于进入门槛高、运营难度大,对电商体量及生态链完整性都有苛刻要求,因而此前虽陆续有电商或传统商超品牌涉足,但网上超市领域目前仍是一片蓝海,市场需求巨大且用户需求未被满足。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交易规模达3737.1亿元,天猫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占比为58.6%。而天猫超市从2012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迅速成为消费者网购生活用品的重要入口。与天猫平台上的其他品牌单店模式不同,天猫超市根据日常生活快消品的购买场景及特点,重新整合供应链,单独设计仓储配送流程,实现了品类打通、一站式购齐、快速配送,全面提升了生活日用品的线上购买体验。
近年来,超市行业持续增速放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超市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5.87%,其原因除了店面租金、人工成本等费用刚性上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受到用户消费行为变迁的影响——消费过程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电子商务世界》主编赵廷超博士认为,未来我国零售业将步入网购、便利超市双驱动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才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北京也只是阿里巴巴全面进入商超领域的开始。天猫超市总经理金诚透露,在首站北京之后,天猫超市的推广行动很快也将在上海地区展开,之后扩展到国内更多城市。
赵廷超认为,阿里成为银泰最大股东之后,已经从线上电商扩张至线下综合商业,而此次天猫超市的高调突进,将助推阿里电商进入交易频度最高、市场潜力最大的日常生活场景,从而打造更为完整的阿里商业版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SPIRAL框架,通过让AI与自己对弈零和游戏来提升推理能力。实验显示,仅训练AI玩简单扑克游戏就能让其数学推理能力提升8.6%,通用推理提升8.4%,且无需任何数学题目作为训练材料。研究发现游戏中的三种推理模式能成功转移到数学解题中,为AI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团队开发的GIGA-ToF技术通过融合多帧图像的"图结构"信息,创新性地解决了3D相机噪声问题。该技术利用图像间的不变几何关系,结合深度学习和数学优化方法,在合成数据集上实现37.9%的精度提升,并在真实设备上展现出色泛化能力,为机器人、A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可靠的3D视觉解决方案。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视觉语言模型虽然表现出"顿悟时刻"现象,但这些自我纠错行为并不能实际提升推理准确率。研究揭示了AI模型存在"生成-验证差距",即生成答案的能力强于验证答案质量的能力,且模型在自我验证时无法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为AI多模态推理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MIT等顶尖机构联合提出SparseLoRA技术,通过动态稀疏性实现大语言模型训练加速1.6倍,计算成本降低2.2倍。该方法使用SVD稀疏性估计器智能选择重要计算部分,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训练效率,已在多个任务上验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