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快的今天宣布旗下代驾业务正式上线。作为服务于有车一族的代驾服务信息平台,“滴滴代驾”是滴滴快的继快车、顺风车之后,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将极大提高代驾行业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
从今天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西安、武汉、大连、南京这10个城市的车主可以使用“滴滴代驾”。上线初期,“滴滴代驾”还将推出 “全民首单免费”活动,以便用户更好地体验服务。
据透露,8月底之前“滴滴代驾”还将在成都、长春、厦门、福州、青岛等15个城市正式上线。预计在年底之前,“滴滴代驾”服务覆盖的城市将超过100个。
滴滴快的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表示,“滴滴代驾”在行业内首创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动态智能调度系统。车主发送订单后,系统会在后台快速地对司机画像、路况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在最短时间内为车主筛选出最匹配的司机。
据滴滴快的官方表示,自6月中旬开始接受司机信息注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万司机在“滴滴代驾”的平台上注册了信息。凡是“滴滴代驾”的司机,在正式接单前都须经过严格的面试、路考、培训与笔试,学习软件使用流程与服务规范。
此外,“滴滴代驾”还在不断帮助司机们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7月初,滴滴代驾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举办了首期“代驾员岗位技能与资格培训班”。滴滴代驾平台上的首批精英司机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了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颁发的“代驾培训合格证”。
为了帮助司机解决返程的问题,滴滴代驾开发了“结伴返程”功能。司机在结束订单后,开启该功能就可以快速找到周围的同伴,相约返程、分摊车费。滴滴快的方面表示,滴滴代驾将在代驾需求旺盛的城市率先尝试“夜行巴士”服务,为滴滴代驾司机免费提供返程便利。
计费方面,滴滴代驾采取“起步价+公里费”的计费方式。不同时段的起步价均包含10公里里程,超出10公里后收取固定里程费。以北京为例,早上6点至晚上22点的起步价为36元,超出10公里后每10公里收取20元。此外,滴滴代驾上的每一笔订单都拥有一份最高300万元的代驾平台责任险。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代驾市场的交易规模预计将达26.9亿元。而韩国人口不及中国的1/20,代驾市场规模却高达250亿元。相比之下,中国代驾服务的渗透率非常低,且仅集中于酒后代驾,商务代驾、旅游代驾、汽车后市场等代驾细分领域的潜力还未被挖掘。
截至目前,滴滴快的已在国内覆盖2亿的移动出行用户,在整体移动出行市场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滴滴快的的介入将极大提高代驾行业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同时也会帮助滴滴快的进一步完善综合出行平台的战略布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