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进入太空以来,他们的手腕上就一直带有手表,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宇航局宇航员佩戴的欧米茄超霸系列手表。随着智能手表时代的来临,宇航员也可能“鸟枪换炮”。
进入太空的智能手表的功能,将不仅仅是需要手动上发条的超霸系列手表能提供的计时和计数功能。美国宇航局已经在Freelancer上发起竞赛活动,要求参赛者设计一款能被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智能手表应用,获胜应用的开发者将获得1500美元奖金。
宇航员使用的当前接口的示范屏幕,顺时针方向从左上角依次是:警告、地面通信状态和宇航员的时间表
美国宇航局在文件中称,“我们对新兴的智能手表技术很有兴趣,希望利用这一技术,开发一款对宇航员有用的智能手表应用。这次竞赛,旨在设计供在国际空间站上使用的智能手表应用通用用户界面。”
这款应用将用来显示对宇航员来说重要的信息。例如,宇航员时间明细表的日常工作事项视图,目前宇航员通过iPad或笔记本查看时间明细表;不同颜色的警告信息;表明国际空间站能否与地面通讯的通讯状态;定时装置。
应用应当能使宇航员关注他们需要的信息,提供对宇航员动作的回馈,适合在智能手表的显示屏内实现。所有这些功能需要在一款能在三星Gear 2上运行的应用内实现。
参赛者不需要真正开发出应用。他们的任务是设计应用的用户界面,以图像文件的形式提交参赛作品即可。美国宇航局这次竞赛的目的可能是:解决宇航员在穿戴笨重的宇航服的情况下如何操纵智能手表的触摸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
上海AI实验室团队发现自回归图像生成模型存在局部依赖、语义不一致和空间不变性缺失三大问题,提出ST-AR训练方法。该方法通过掩码注意力、跨步骤对比学习和跨视角对比学习,让AI"先理解再生成"。实验显示,ST-AR将LlamaGen模型的图像理解准确率提升一倍以上,图像生成质量提升42-49%,为构建更智能的多模态AI系统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