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人云联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开放计算项目实验室(OCP实验室)完成“百万并发”压力测试,数人云DCOS通过10台OCP服务器成功承载了百万并发HTTP请求,这一技术突破将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高并发流量带来的业务瓶颈。
2015年6月,Facebook资助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中国唯一的一家OCP实验室,自2015年9月开始,数人云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院长徐葳博士合作在OCP实验室开展数据中心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数人云在数十台OCP服务器上部署了数人云DCOS,并进行了广泛的性能测试。
数人云认为,云计算整体的弹性实现需要通过IaaS的资源弹性加上PaaS的应用弹性,再加上顶层SaaS的服务弹性。专注于PaaS层的数人云在分布式框架下,将各种应用封装在Docker容器里,通过打造轻量级的PaaS实现极致的应用弹性。数人云DCOS为数据中心提供了一套统一的管理应用和资源的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开发和运维的复杂度,为应用提供良好弹性的同时,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
数人云DCOS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开源的应用管理和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它可部署在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上,帮助用户在云端快速建立并稳定运维一个高性能生产环境。作为业内最轻量级的PaaS平台,数人云DCOS向下将底层服务器资源统一管理成一个资源池,向上承载用户的应用,帮助用户快速整合不同环境下的计算资源,部署海量应用。基于领先的Mesos和Docker技术,数人云DCOS为用户的业务系统带来高可用的服务质量,高效的资源利用以及便捷的可视化管理和监控,同时,数人云DCOS还可以保证用户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完全为用户私有可控。
数人云创始人兼CEO王璞展示了数人云DCOS在OCP服务器上做百万并发压力测试的性能状况,数人云DCOS提供了整个压测环境的安装部署和运行,包括压测工具Tsung、负载均衡器HAProxy、Web服务器NginX等等。数人云DCOS把压测环境涉及的所有程序都封装在Docker容器里,管理调度整个压测环境运行的数千个Docker实例。
数人云DCOS在数十台OCP服务器上部署Tsung,模拟每秒一百万用户HTTP请求,在4台OCP服务器上部署HAProxy,在6台服务器上部署NginX,4台HAProxy负责把一百万用户请求分发到6台NginX服务器上,这6台NginX服务器来处理一百万用户HTTP请求。数人云DCOS对HAProxy和NginX进行深度调优,每台HAProxy服务器(48核CPU、140G内存、万兆网卡)可以处理27万并发HTTP请求,每台NginX服务器(32核CPU、140G内存、万兆网卡)每秒可以处理19万HTTP请求(NginX的HTTP响应为Lua脚本做的动态页面,以防止静态HTTP页面被缓存)。
纵坐标-绿色代表用户数,蓝色代表链接数
横坐标-时间轴,单位秒
纵坐标-绿色代表成功处理数量,蓝色代表失败数量
横坐标-时间轴,单位秒
数人云DCOS最终仅用10台OCP服务器就承载了百万并发HTTP请求,用Tsung模拟每秒钟100万个用户的并发请求,每秒平均处理85万请求。
据悉,数人云创始团队来自谷歌、红帽和惠普,在今年3月初公司刚刚宣布完成A轮融资。数人云致力打造下一代DCOS,基于Docker+Mesos的技术理念,将应用弹性做到极致。通过最轻量化的PaaS平台,数人云实现一站式的微服务架构集群系统,最大化地帮助客户实现应用业务在云端的快速部署,解决从客户到云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