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T科技资讯网 6月28日 北京消息(文/齐丰润): 在当下这个创业的黄金时代当中,摆在创业者面前的问题依然很多,正因如此,创业孵化也成为了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一环。6月24日,安创孵化成长营第一期成果展示在北京顺利拉开帷幕,24家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热点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向业界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创新成果及技术“硬”实力。
安创空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独有的资源和生态链优势,支持和扶植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基于市场生态的孵化服务和以技术开发为核心的加速服务。安创孵化成长营作为安创空间的重要服务方向之一,不仅全部免费,而且还向这些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价值10万美金的各种资源,包括开发工具,专业技术培训,实验室资源等。同时,安创空间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产业闭环和平台矩阵,更好的支持创新,加速创新,加速他们技术的转型、技术的孵化和技术的落地。
ARM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表示:“对于一个创新的初创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对接,安创空间致力于帮助初创公司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是技术对接。通过ARM 丰富的全球生态系统,为初创公司带来全球最好的解决方案和新兴技术,让产品具有全球的创新力和差异化。第二是产业资源对接。导师成员是全球芯片行业有影响力的CxO,为初创公司带来全产业链资源。第三是资本对接。安创帮助初创企业在各大知名的风投和资本之间,进行资本的对接。有了这三个对接以后,我相信我们的初创公司,通过安创加速器,可以取得更巨大的成功,而且在整个行业里面能真正做出有竞争力的创新的产品。”
安创空间邀请到了半导体SoC行业有影响力的领袖组成导师团,这些导师带来的不光是管理上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整个产业链商业上的资源。
据悉,安创孵化成长营核心针对技术驱动型,且需要ARM生态系资源及深度技术服务的创新型初创公司。自今年一月底安创孵化成长营第一期开始招募以来,得到了众多创新创业者的积极响应和火热报名,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总共收到200余份创新创业者提交的入营申请。最终,24家创新创业企业成为安创孵化成长营的首期成员。
这些企业涵盖了4家AR/VR领域,3家人工智能领域,3家智能汽车领域,3家IoT领域,2家可穿戴领域,2家机器人领域,2家医疗健康领域,2家芯片,2家软件及1家智能存储及大数据。其中,海外背景的团队占32%。
安创空间CEO陈鹏表示:“ARM 全球生态系统中有上千家合作伙伴,安创空间可以让创新创业团队嫁接在我们这样一个全球的品牌生态之上,一方面,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别人难以获取的产业上下游的产业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在资本层面上助推这些创业者更好地跑起来,使他们成为新一波浪潮的领头羊。未来我们将在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向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的优秀初创企业提供以ARM生态和技术为核心的资源对接和工程开发服务,同时也期待与更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一个闭环的创业生态,助力中国创新创业企业加速发展。”
活动最后,安创空间还宣布,第二期安创孵化成长营即日起正式启动招募,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1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学与腾讯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Rolling Forcing技术,实现AI视频实时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该技术通过滚动窗口联合去噪、注意力锚点机制和高效训练算法三项创新,解决了长视频生成中的错误累积问题,可在单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钟高质量视频,延迟仅0.76秒,质量漂移指标从传统方法的1.66降至0.01,为交互式媒体和内容创作开辟新可能。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